1947年7月,陈诚对罗卓英说:“我要去东北,杜聿明靠不住,你来给我当副手。” 1947年,国共内战打得如火如荼,东北是块硬骨头,谁拿下谁就占了大便宜。可国民党这边却连吃败仗,杜聿明作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日子不好过。林彪带着共产主义军队,靠灵活的战术和地利,把国民党打得晕头转向。杜聿明手下兵多将广,可就是守不住地盘,沈阳、锦州一带丢城失地,蒋介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陈诚那句“杜聿明靠不住”,不是随便说的。杜聿明指挥僵化,部队补给跟不上,士气还低得不行,蒋介石没办法,只能换人上场。 陈诚临危受命,1947年7月被派去东北,成立东北行辕,接替原来的保安司令部。这时候,他心里明白,东北这摊浑水不好趟,单靠自己肯定不行,得找个信得过的帮手。于是,他想到了罗卓英。 罗卓英不是一般人。1896年出生在广东大埔,保定军校出身,北伐、抗战都立过功。特に上高战役,他带着部队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拿了个青天白日勋章,名气一时无两。抗战结束后,他当上了广东省主席兼保安司令,按理说日子过得挺滋润。可问题来了,他在广东干得并不顺心。经济建设没啥起色,省里的机构管理乱七八糟,蒋介石对他颇有微词。罗卓英自己也清楚,广东这位置看着风光,实则压力山大。 1947年7月,陈诚一个电话打过来,说:“我要去东北,杜聿明靠不住,你来给我当副手。”罗卓英心里肯定犯嘀咕:东北那地方,战事正紧,去了能讨到好吗?但他跟陈诚是老交情了,两人早年在军校就认识,后来又一起打过仗,关系铁得不行。陈诚这人讲义气,罗卓英也信他能罩着自己。再加上广东这摊子事干得不痛快,换个地方或许还能翻身,罗卓英一咬牙就答应了。9月,他正式上任,成了陈诚的副手,俩人一起奔赴沈阳。 到了东北,陈诚和罗卓英立马忙活起来。先是把东北保安司令部撤销,杜聿明被调走,这事儿还惹了点小风波。陈诚想集中兵力,守住沈阳、锦州这些关键城市,可国民党军队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兵员不足,后勤拉胯,士气更是低到谷底。林彪那边打法灵活,瞅准机会就下狠手。1947年10月,共产主义军队发动秋季攻势,一下子突破北宁路防线,三个师没了,国民党这边慌得不行。 1948年1月,公主屯战役又是一场惨败。新五军全军覆没,军长陈林达被俘,陈诚这时候身体也撑不住了。他本来就有胃病,东北这破事一闹,病情加重,咳血都咳出来了。蒋介石亲自跑沈阳问责,看到陈诚病成这样,也没辙,只能让他回后方养病。1948年2月,陈诚辞职,罗卓英跟着离开东北。这场东北冒险,俩人算是彻底栽了跟头。 东北丢了,国民党大势已去。1949年,陈诚和罗卓英跟着蒋介石撤到台湾。陈诚后来当了台湾省主席,搞土地改革,稳住了台湾的局面,总算找回点场子。他一直干到1965年,病逝为止。罗卓英在台湾当了个顾问,日子低调,1961年也因病去世。陈诚去他葬礼上悼念,感慨万千。俩人从东北的失意到台湾的重生,感情没变,可那段东北的日子,成了永远的痛。 陈诚为啥非要拉罗卓英去东北?说是情谊深厚没错,但背后也有算计。陈诚知道东北是个火坑,自己一个人扛不住,得有个靠得住的兄弟分担压力。罗卓英呢,能力有,忠诚度更高,关键时刻不会掉链子。可惜,东北这盘棋太大了,俩人再铁也翻不了盘。罗卓英去东北与其说是帮陈诚,不如说是被陈诚的信任绑上了战车。结果呢?没救得了东北,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 国民党在东北的败局,不是陈诚和罗卓英一个两个人能扭转的。杜聿明靠不住,陈诚也没能靠得住,根子还是国民党内部问题太多:派系斗争、腐败严重、军队涣散。陈诚和罗卓英不过是这出大戏里的两个苦命角色,尽力了,却没好下场。
1947年7月,陈诚对罗卓英说:“我要去东北,杜聿明靠不住,你来给我当副手。”
菖蒲繁花居
2025-04-30 19:25:04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