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黄令仪参加国际芯片展,竟发现中国在展会上无一席之地,并且还听到一些人

潘芳呀 2025-05-13 09:24:51

1989年,黄令仪参加国际芯片展,竟发现中国在展会上无一席之地,并且还听到一些人这样说道,让黄令仪内心悲痛万分,随后回国她立刻投入研发,没想到为中国省下万亿。“中国根本没有能力造出芯片,即使造出来中国芯片也落后世界20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国际芯片展览会上,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摆在中国科研人员面前。

偌大的展馆里找不到一个属于中国的展位,角落里飘来的冷言冷语像针扎般刺痛着黄令仪的神经。

这位曾在六十年代参与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元器件的女科学家,此刻比谁都清楚芯片技术受制于人的后果。

时间倒回1965年,二十六岁的黄令仪刚跨出华中工学院校门就投身半导体研究。

在实验室条件简陋得连晶体管参数都要手算的年代,她和团队硬是靠着一股子韧劲搞出了二极管、三极管。

1970年东方红卫星升空时,里头装的半导体器件就有他们团队的心血。

可谁也没想到,改革开放后的技术引进潮让自主研发坐了冷板凳。

等到1989年国际展览会那记闷棍敲下来,黄令仪才惊觉咱们的芯片技术被甩开了二十年。

当时已经五十四岁的她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就扎进了中科院计算所。

转机出现在2001年夏天,计算所的胡伟武研究员拿着龙芯计划找上门,六十五岁的黄令仪连退休手续都顾不上办,带着老花镜就坐回了绘图板前。

那时候团队穷得叮当响,设计芯片用的EDA软件都是借来的,办公室里最值钱的是那台老式示波器。

要说这群人真是属骆驼的,越困难越来劲。

2002年8月,巴掌大的龙芯1号芯片呱呱坠地。

虽说运算速度就跟老牛拉破车似的,可到底是咱们自己设计的东西。

北京长安街上的红绿灯用上这芯片那年,交警大队的人都说系统稳当多了。

这头刚啃下硬骨头,新的难关又摆在眼前。

2005年龙芯2号要流片时,账上穷得连五万块钱保证金都凑不齐。黄令仪把存折往桌上一拍,里头是她攒了半辈子的十一万养老钱。

后来项目组的年轻人常说,黄老师那存折比什么动员令都管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问世的龙芯3号终于让中国芯扬眉吐气。

北斗卫星装上自家芯片那天,西昌发射中心的工程师们特意在控制室放了挂鞭炮。

要说这芯片争气,现在不光上天入地,连银行取款机、高铁售票系统都在用。

2023年春天,八十六岁的黄令仪安详离世。

她可能没想到,自己带出来的队伍这两年又搞出了新名堂。

2024年开春,龙芯中科在科创板股价连着拉出七个涨停板,新发布的3A6000芯片跑分追上了国际大厂的主流产品。

北京中关村的攒机商都说,现在装国产电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

要说这芯片产业真应了那句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当年展览会吃闭门羹到现在全球芯片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制造,黄令仪和她的同事们用三十多年时间走完了别人半个世纪的路。

如今珠江三角洲的芯片封装厂彻夜灯火通明,上海张江的研发中心天天都有新专利,这红红火火的场面,不就是老一辈科学家盼了一辈子的好光景么?

信息来源: 新华社《"中国芯"追梦人——追忆龙芯首席科学家黄令仪》2023年4月22日 科技日报《龙芯3A6000处理器发布 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2023年11月28日 中国证券报《龙芯中科登陆科创板 首日涨幅超300%》2022年6月24日 人民网《北斗三号卫星全面启用国产芯片》2019年12月16日 中国科学院官网《胡伟武研究员回忆龙芯研发历程》2021年9月10日

0 阅读:28
潘芳呀

潘芳呀

潘芳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