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必然和欧美决裂?其实很简单:以前咱们只是给人打工的,什么规矩都得听他们的,现在中国不想只做世界工厂,我们要上桌定规矩!欧美当然不愿意让位,所以这场公开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靠衬衫换飞机的故事让世界习惯了"廉价工厂"的剧本——我们组装iPhone、生产圣诞装饰灯,赚走每件商品最后8%的利润。美国沃尔玛货架上,贴着"中国制造"的玩具堆得像山,华尔街投行却分走了80%的利润。这种默契持续了三十年,直到2015年深圳大疆无人机突然闯进白宫草坪,白宫幕僚发现总统办公桌上的中国无人机价格只有美国同类产品三分之一,性能却更胜一筹。 产业升级的齿轮一旦转动就再也停不下来。2020年华为5G基站全球市场份额冲到35%,英国电信公司硬着头皮拆除华为设备时,发现同等替换成本比原预估高出5倍。德国巴斯夫集团顶着欧盟压力在湛江砸下100亿欧元建厂,只因中国化工产业链反应速度比欧洲快3个月。波士顿大学教授统计发现,全球每卖出10辆新能源汽车,6辆的电池来自宁德时代。当中国制造开始向微笑曲线两端攀爬,硅谷工程师发现他们的专利壁垒正在被深圳速度瓦解——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全球第一,华为单家公司专利数超过整个法国的总和。 规则制定权的争夺在看不见的战场打响。2021年阿尔斯通前高管皮耶鲁齐盯着新闻里孟晚舟归国画面发呆,十年前美国用同样套路肢解了这家法国工业明珠。但这次长臂管辖踢到了铁板,中国反外国制裁法直接把美国实体拉进不可靠清单。当SWIFT系统切断俄罗斯金融机构时,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当月清算量暴涨80%,沙特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巴西阿根廷启动本币贸易。西雅图智库算过账,若中国主导的RCEP全面生效,美国企业每年要多缴1500亿美元关税。 技术竞赛变成贴身肉搏。荷兰光刻机巨头ASML的仓库里堆着滞销的DUV设备,因为中芯国际28纳米芯片良率已追平台积电。马斯克抱怨上海工厂工人效率是柏林工厂的三倍,大众汽车把整个电动车研发中心搬到合肥。更让欧美不安的是规则制定权的转移,国际标准化组织物联网分委会秘书处从硅谷搬到了无锡,5G毫米波频段划分方案首次出现中国方案。布鲁塞尔智库报告直言:"当中国人开始制定ISO标准时,我们的游戏规则就岌岌可危了。" 这场较量早已超越贸易范畴。澳大利亚撕毁达尔文港租约时,没料到连云港的自动化码头吞吐量已是其两倍;德国化工巨头撤离新疆后,发现他们在徐州的工厂失去了廉价光伏电力供应。美国芯片法案砸下520亿美元企图重建产业链,可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投产即落后——中国大陆的第三代半导体产线已开始调试。就像大航海时代葡萄牙无法阻挡英国崛起,当14亿人的经济体量撞开技术天花板,原有秩序维护者的反扑注定惨烈却无法逆转。毕竟,历史从不相信眼泪,只承认实力书写的规则。
今天,美国专家慌了,原因并不复杂,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件很惊悚的事情,那就是美国这些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