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冬天的中南海,毛泽东设了一场小型宴席,坐在饭桌对面的是符定一。 这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2025-05-14 14:20:01

1950年冬天的中南海,毛泽东设了一场小型宴席,坐在饭桌对面的是符定一。

这两人曾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师生,几十年没见,一开口就揭老底,毛泽东笑着说:“他总该认得几个字吧?”一句话让现场气氛瞬间活跃。

符定一回敬道:“润之,你还记得我以前爱说的那句‘认得几个字’吗?”两个老朋友的旧账就这么轻松翻了出来。

这顿饭,不只是叙旧,更是一场几十年恩怨的化解,也是两个不同时代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思想碰撞。

时间往前推回去三十多年,那时毛泽东还是一个青年学生,符定一是他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老师。

那会儿符定一是个讲究传统学问的文人,爱读《通鉴》《四书五经》,讲起课来很有一套,对学生要求也特别严格。

有一次,毛泽东在课堂上提了个问题,语气带点挑衅,符定一心里不舒服,就回他一句:“认得几个字?”毛泽东没吭声,但这句话他记了一辈子。

再后来,两人各奔东西,毛泽东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了共产党领袖。

符定一则继续做他的旧学先生,在学术圈里有名声。

直到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才有机会把这位旧日老师重新请出来。

那时候毛泽东亲自跑去符定一家中,说:“北平解放了,您可以安心睡个觉了。”符定一感动得眼眶都红了,说:“润之,你出息了。”

这次请吃饭其实是毛泽东的一个心愿。1950年年底,他在中南海设宴,除了符定一,还有章士钊、林伯渠等人。

毛泽东很少在这种场合放松,但这天他喝得有点高,还现场吟了一段庾信的《拟咏怀》。

他说庾信南渡后写这些诗,骨气还在,符定一听了,就说庾信是南朝文人里少有的硬骨头,两人你一句我一句,说得满堂生风。

其实这顿饭背后还有一件事。毛泽东一直想让符定一出山,帮忙主持中央文史研究馆。

符定一那时年纪大了,又手头拮据,心里有点犹豫,他说自己是“老而贫”,恐怕干不了这个差事。

毛泽东马上说:“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又有才、又有德、又有威望的人。”这话说得符定一不好再推,几天后,他就答应了。

符定一对毛泽东的影响不止于此,早在毛泽东青少年时,符定一就送过他一本《御批通鉴辑览》。

毛泽东后来讲课、写文章经常提到这本书,他说自己反复读了十七遍,还说很多道理都是从这书里悟出来的。

符定一也一直把毛泽东当作自己最得意的学生。

到了符定一晚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毛泽东派田家英陪他去看病,还亲自过问治疗情况。

符定一临终前,交代子女说:“要跟着共产党走,要听毛主席的话。”这个“认得几个字”的师生俩,最后成了政治和文化上的同路人。

他们之间还有一个被不少人忽略的故事。

1948年,毛泽东在西柏坡筹划解放北平的战略,那时符定一也去看望他,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战事。符定一说,天津可以强攻,但北平最好文取。

毛泽东点头说:“有理。”第二年,北平果然没有打,直接和平解放,这件事后来被毛泽东提起,说符定一是有见地的。

毛泽东为什么那么看重符定一?一方面是私情,毕竟是老师生,有几十年交情,另一方面,是他认同符定一那种既有传统读书人骨气,又能适应新局面的气度。

毛泽东说过:“他不是那种坐冷板凳的人。”他看中符定一愿意参与新中国文化建设,哪怕出身旧学,也愿意跟着共产党走。

这场1950年的宴会,不光是一次聚餐,更像是一场历史的重逢。

传统与现代、师生与同仁、私人情感与国家政治,都在这一顿饭里交织在一起。

毛泽东和符定一,一个是旧学先生,一个是新政权领袖,他们互相打趣,也互相成全。这不只是友情的延续,更是一个时代转折的注脚。

参考资料: 李捷主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

0 阅读:19

猜你喜欢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非正常历史研究室

深入浅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