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地主王学文在睡梦中被惊醒了,打开门突然发现一个20岁女兵昏倒在家门口。 1950年,一个晴朗的上午,王继曾正在院子里劈柴。几位身穿军装的人走进王家,说明来意,说他们是奉命来接他去见亲生母亲吴仲廉。王继曾当场愣住,他从来没听说过自己还有什么亲生母亲。他抬头看向屋内的王学文,不知所措。 王学文沉默片刻,招手让他进屋。那天午后,王继曾第一次听说了自己身世的真相。原来,他并不是王学文的亲儿子,而是在他满月时,被一位红军女战士托付给王学文抚养。 当时那女战士衣衫破旧,脸色苍白,在深夜敲开了王家的大门,交出怀里的婴儿后便悄然离去。那时她只说了一句:“他以后就跟您姓吧,就叫王继曾。” 这个消息让王继曾内心震动。他回忆起从小到大的生活,从没觉得自己不是王家的孩子。他和王家人吃一样的饭,穿一样的衣裳,受一样的宠爱。哪怕在最困难的年头,王学文都没有让他饿过一顿饭。 事情要追溯到1937年。那年局势混乱,红军女战士吴仲廉在战斗中与部队失散,她怀中还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 她奔波数日,体力不支,只能冒险将孩子送到一个她曾信赖的地主家——王学文家。吴仲廉和王学文曾有过一面之缘,她知道这个地主虽有家产,但为人正直,不欺压百姓。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把孩子托付于他。 王学文起初一头雾水,见女兵倒在门前,只得将人扶进屋。等人醒来,他才知道对方是红军。听她一番哭诉,他没再犹豫,点头应下了抚养孩子的承诺。他给孩子洗净身子,缝制小衣,像亲儿子一样抚养。 这个决定后来差点要了他的命。两年后,1939年,王继曾的身世被马家军探知。他们一直仇视共产党,得知王学文窝藏红军后代,便派人将他抓走。 王学文被关进土牢,日夜逼问王继曾的下落。他什么都不说,只一口咬定孩子是自己亲生的。几次审讯后,马家军见他嘴硬,将他关了几年。 王学文在牢中受了不少苦,而王家的家人却依然将王继曾视作自家骨肉。为了防止有人再来抓他,王家人把他藏在后山小屋,每日送饭,避人耳目。 直到解放战争接近尾声,解放军打败马家军,王学文才被释放。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抱住王继曾,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拍着他的背哭了好久。 解放后,王继曾读书识字,长大成人。他不知道自己不是王家的孩子,也从没怀疑过自己的身世。每年清明节,他都和王学文一同祭祖,焚香叩首。王学文从没透露过半分真相,直到那年军人上门来访。 吴仲廉这些年在部队中多次申请寻找孩子,终于得知他在西北某村被人抚养成人。她没有贸然前来,而是托人前去说明情况。王继曾在听完身世后沉默良久,最终决定随军人一同前往与亲生母亲相认。 临行前,他向王学文磕头告别,哭着说:“爹,我走了,但我以后一定常回来,您养了我这么多年,永远是我爹。” 他离开后,每年都抽空回来看望王学文。带着布料、油茶、糖果,一样不少。他从未忘记王家的恩情。 后来王学文年老病重,临终前对家人说:“这孩子不是我亲生的,却比我亲生的还亲。”王继曾在亲生母亲的安排下参了军,参与了多项建设工作。他在部队立下不少功绩,但始终未公开谈起自己的身世。他说:“我爹是个种地的,憨厚本分,要不是他,我早就没命了。” 王学文去世后,王继曾亲自为他选了墓地,竖起石碑,碑上只刻着五个字:“父亲王学文”。每年清明,他都会带着妻儿前来扫墓。墓前松柏常青,他静静站着,不说话,只是敬一杯酒。 村里人说王继曾有良心,他不忘本、不忘恩,也不分血缘。有人问他怎么记得那么清楚那些事,他只说:“我记得的是爹的背影,小时候他背我过河,一步一个水坑,一步一个故事。”这件事,村里人至今还在传,越传越远。 #万能生活指南##夏日生活打卡季#
2010年,臭名昭著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后人在故乡发起了一次祭祖活动,并准备了75桌
【60评论】【9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