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你在我这边伸手要资源,我在你那边递上税单。中欧这场你

秋恒看军事 2025-07-05 10:34:09

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吊诡:你在我这边伸手要资源,我在你那边递上税单。中欧这场你来我往的“博弈外交”,最近又到了一个新节点。 7月3日,王毅外长走进欧盟总部,照例听了一通“规劝”清单:不准援俄、要对伊朗使劲、稀土也得放点水。说白了,欧盟还是那套西方思维:想用一点礼貌来换资源,用一点配合来争豁免。逻辑听起来像是“中方要讲大局”,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我只想捡便宜”。 这事中国当然清楚,但回应却很有意思。王毅点了点头,说稀土问题不该成中欧之间的“障碍”。只要走程序、守规矩,欧洲企业的正常需求会被保障,还特地给欧企开了个“快速通道”。 听起来像是放水,其实是递刀。 你想要资源,我给,但我要看你怎么用、怎么走程序、卖给谁,甚至怎么定价。别忘了,中国不仅是稀土储量第一,还是唯一一个把稀土从“开采”到“精炼”全链条掌握的国家。你以为你能另起炉灶?连矿都提不干净的你,是拿矿石熬汤喝吗? 更别说,这还是在冯德莱恩刚在G7会议上高举磁铁,炒作中国“稀土武器化”的背景下。一边对外唱红脸塑造中国威胁,一边还想回来敲门拿货,这种双标行为,中方这次没撕破脸,只是温柔地做了减法。 而真正的“加法”,是7月4日的那份反倾销终裁:对欧盟白兰地征税,税率最高达34.9%,执行期5年。动手的是商务部,挨打的是法国。准确说,是法国的烈酒产业。 在欧盟近300亿欧元的酒精出口里,白兰地约40亿,三分之一销量来自中国。这一下子直接卡住了法国的命门。欧洲要稀土,中国要什么?市场,是刚需。你给脸要脸,不给脸,税来了。 这就是中国式精准反制:不吵、不叫、不撕,也不全断,而是点穴式打击,一击即中。 你说中国太“冷酷”?恰恰相反,中国没有关死门。那些主动递交价格承诺的欧企,照样可以免于税负。这是一场分化瓦解术:谁愿意合作,我给活路;谁想当打手,先体会一下反噬。 细想一下,中国为什么不直接关死稀土出口,而选择“开通快速通道”?不是心慈手软,而是战略选择。稀土是战术性筹码,不是情绪性武器。真正高明的反制,从不全断后路,而是控制节奏、设置门槛,让你走也得低头,不走也得焦虑。 这套打法,既让欧盟得了点喘息机会,又让它清楚意识到:你离不开我,而我不一定离不开你。你要选边站可以,但别一边吃饭一边砸锅,甚至还想两头讨好。 更重要的是,中国没有像美国那样“拉小圈子”,而是在用实际操作刷新一个老问题的答案:中国到底怎么对待朋友? 答案是:谁拿我当朋友,我就让他舒服一点;谁想借我当筹码,我就让他吃点亏。 欧盟显然也在权衡。毕竟,摆在它眼前的两个选项都不便宜:一边是绑死在美国战车上,继续做跟班,时不时被反手捅一刀;另一边是和中国保持一定合作余地,至少还能做点生意,维持一点经济体面的弹性。 问题是,它现在想两头都占:又想借中国稀土缓口气,又想帮美国扩大围堵中国的包围圈。这种试图“用中国的资源,对冲中国的影响力”的心思,说白了就是捞便宜。 但中国早不是那个任人捏的柿子。稀土配额和税率,一松一紧,话说得漂亮,手却没停下。 也因此,欧盟越发陷入一种局部割裂的尴尬状态:经济上不得不依赖中国,政治上还得看美国脸色。左右互搏、左右挨打。唯一能做的,就是别装傻太久。 更关键的是,这种“快速通道+精准征税”的组合拳,不只是对欧盟说的,更是对全世界说的:在中国主场玩政治,要讲规则;想借中国发展自己,不如好好谈条件。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有趣的画面:表面是中欧稀土与烈酒的进出口纠纷,骨子里是中国对一套西方老牌话术的最新回应。 不靠高声调,不走极端,不玩自损八百,而是边谈边打、边给边收,一边给欧企开道,一边精准反击法国白兰地。干净利落,又不伤筋动骨。

0 阅读:55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