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那个血色的夜晚,枪炮声震耳欲聋,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日军在开火。真相是,黄显声

虎皮芳草潭 2025-07-05 23:32:43

沈阳城那个血色的夜晚,枪炮声震耳欲聋,很多人误以为只有日军在开火。真相是,黄显声指挥着沈阳警察,用血肉之躯在绝望中筑起了防线。这位局长早有预感,事变前一个月,他敏锐察觉到日军异动,专程赶往北平面见张学良。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提到“九一八”,很多人脑海里就是“不抵抗”三个字,这段历史似乎总被一种屈辱的沉默盖住,仿佛沈阳城在一夜之间,伴随着日军的枪炮声和东北军的撤退令,就轻易陷落了。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在那片被火光映红的土地上,当撤退的命令传来时,有一支力量却选择了逆行。 当时这支力量不仅没退,反而干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用血肉之躯,在绝望中点燃了第一把抵抗的烈火。 而这个人,就是时任沈阳警察局长的黄显声。 早在事变发生前一个月,黄显声就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察觉到日军异动频繁,这压迫感让他坐立不安,所以他随即专程北上面见张学良,希望能引起高层警觉。 可他得到的,仅仅是一句模糊的“加强戒备”,但黄显声深知这远远不够,所以回到沈阳后,他做了一个在当时看来“不合规矩”的决定:打开警局武库,将二十万支枪械火速下发到全省五十八个县的警察和公安队手中。 即便面对下属的疑虑,他也只有一句话:“刀都架脖子上了,还讲什么规矩!” 而他这份铁骨铮铮的性情,并不是一时冲动,黄显声早年受五四运动影响,心中早已埋下救国图强的种子。 1930年,他出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奉天公安局长,上任后便大刀阔斧地整顿警务,严惩腐败,让奉天的治安焕然一新。 更棘手的是当时泛滥的鸦片,那时他严格执行禁烟令,不管是谁的货,一律查抄。 到了1931年6月,他不仅烧毁了从日本商人手中缴获的大量海洛因,甚至连热河省主席汤玉麟走私的烟土,也照烧不误,毫不留情。 而除了这些,他也敢于“碰硬”,下令手下警察对日本“满铁”警宪的违法行为必须制止。 有一次,日本警宪欺负中国商民,被制止后竟拉来武装队伍对峙,但黄显声听说后,立刻派出精锐警察前去支援,硬是逼得对方只能撤退。 也正因如此,当1931年9月18日深夜,北大营的爆炸声震响沈阳时,黄显声的选择几乎是必然的。 当电话里传来东北军奉命撤退的消息,他怒不可遏,摔了电话吼道:“他们不守,我们守!”随即他率领手下的警察,在沈阳的街头巷尾,用血肉之躯筑起了第一道防线。 在二经街、商埠地、北市场,警察们用桌椅和沙包堆起简陋的街垒,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巷战。 他们没有重武器,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长矛肉搏,当日军坦克开进惠工街时,两名年轻警察将手榴弹捆在身上,冲向履带,用生命将坦克炸毁。 而最惨烈的一幕发生在铁西工业区,当时第六分局的约30名警察被日军重重包围,他们死守了三天三夜。 弹尽粮绝后,他们用刺刀、拳头甚至牙齿战斗,直至全员牺牲。 然而,抵抗终究寡不敌众,坚守到21日那天,沈阳城还是被攻破了,黄显声含泪下令残部撤退,自己则坚持断后。 但这一退,不是结束,而是另一场抗争的开始,撤往锦州的路上,他收容散兵、工人,甚至联合了一些绿林武装,将警察部队重组成一支民众抗日武装,这便是日后东北义勇军的重要源头之一。 后来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句歌词,它的精神内核,便是源于黄显声和这些最早自发抵抗的东北军民。 谁知,英雄的后半生,走得更为坎坷,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囚,国民党高层多次威逼利诱黄显声,要他带兵去“剿共”。 而这位硬汉却当众掀翻茶桌,因为他对内战的深恶痛绝,源于他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一直到1936年,在周恩来的帮助下,他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可身份暴露后,他于1938年被军统特务逮捕,在重庆渣滓洞监狱被关押了整整11年。 直到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前夕,特务的子弹射穿了他的头颅,行刑的毛人凤也不得不承认:“这人真是块硬骨头”。 牺牲时,黄显声怀里还揣着一张染血的东北地图,而上面的箭头,依然指向他魂牵梦绕的故乡。 总有人轻描淡写一句“东北不抵抗”,可他们忘了,当沈阳警察在街垒后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时,关内许多地方依旧歌舞升平。 十四年东北抗战,仅抗联将士就有近七十万人血染疆场,而黄显声和无数东北儿女的抗争,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缩影,他们用血肉筑起的那座“新的长城”,早已成为一座永远无法被抹去的铁血丰碑。 【信源】《人民日报》2015年9月18日:《血肉长城第一人——追记抗日英烈黄显声》

0 阅读:31

猜你喜欢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

虎皮芳草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