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了北斗系统了,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句你不敢信的,要是现在真的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 2025-07-07 23:02:25

中国都有了北斗系统了,为什么国内还在用美国的GPS?说句你不敢信的,要是现在真的都替换成北斗,咱手机估计都用不成了。   信源:北晚在线——我的手机为何还没用上北斗?”,其实“GPS信号”早该改了   你能想得到吗,中国的北斗系统,日定位请求量已突破6000亿次,并与137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声势浩大。   可国内智能手机预装的导航服务中,来自美国的GPS依然占据着超过九成的市场份额。北斗明明已经免费,为什么多数人仍在用GPS?   1973年,美国国防部悄然启动GPS项目。十年后,美国便抛出“免费开放民用GPS”的策略,这一招成功捕获了全球用户,甚至中国渔民出海定位也一度离不开它。   免费只是表象,真正的目的是让全世界对GPS形成一种深入骨髓的依赖,可谓一记精准的“温水煮青蛙”。   自此,GPS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渗透到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日常的手机定位,到民航客机的飞行航线,再到金融系统的时间同步,都与它深度绑定。   美国用一项免费的导航服务,相当程度上削弱了各国独立研发导航系统的紧迫感,将全球80%的民航航线、95%的远洋货轮,乃至几乎所有智能手机芯片,都捆绑在了自己的体系之上。   这种技术生态的垄断,终于在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中露出了它危险的一面。仅凭一则不实指控,美国便切断了该区域的GPS信号,导致一艘中国货轮在印度洋上漂泊了33天,船员只能依靠古老的六分仪辨别方向。   这段屈辱的经历证明,比军事封锁更可怕的,是这种不易察觉的生态控制。   到目前为止,全球八成以上的汽车导航芯片,仍被高通、博通等美国公司垄断。尽管国内96%的运营车辆安装了北斗终端,但在民航领域,GPS至今仍是强制性的行业标准。   这种生态突围的艰难,在苹果公司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自2012年起,中国国产手机品牌基本都兼容了北斗,唯独苹果迟迟不动。直到2020年,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iPhone12才开始支持北斗系统。   在此之前的八年里,苹果的选择清晰地反映了GPS背后,由“五眼联盟”主导,通过专利、标准和长臂管辖构筑起来的“数字马奇诺防线”。   而在中国北斗系统的产业化进程中,一批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始终坚定地走在前列。   北斗星通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业务覆盖北斗全产业链。其子公司和芯星通在北斗芯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研发的22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导航定位芯片即将批量生产。   该芯片在功耗、小型化、成本等方面优势明显,为北斗系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合众思壮则是北斗民用领域的佼佼者,业务涵盖测绘、精准农业等多个行业。通过持续创新,合众思壮将北斗应用拓展至多个领域,加速了北斗系统的普及。   司南导航是国内首家完全自主掌握高精度GNSS模块核心技术的企业。其高精度板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并广泛应用于南极科考、国家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重大工程。   华测导航是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之一,业务涵盖系统应用及解决方案、高精度定位装备等。华测导航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北斗系统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国土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布局,为北斗系统在国内市场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它们不仅推动了北斗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还在逐步减少GPS在国内市场的份额,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全球竞争力。   那个曾被扼住咽喉的国家,正通过“北斗+5G”、“北斗+物联网”等跨界融合的方式,书写新的突围故事。

0 阅读:81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

潇洒的欧菲聊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