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2018年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公开表态,事后就连菲律宾国内的人也在骂他愚蠢那他当时为何要这样说呢?他真的愿意归于中国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8年春节期间,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一场华人社团活动上,说了一句引发巨大争议的话,他在菲华工商总会晚宴上表示,如果中国愿意,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 现场的华人企业家听后笑作一团,这句话很快在社交媒体上传开,菲律宾国内舆论哗然,批评声接踵而至,反对派指责他出卖国家,议会中不少议员公开谴责,媒体更是抓住不放,称这句话是对国家主权的极大侮辱。 总统府不得不出面澄清,称这只是一句玩笑,目的是活跃节日气氛,绝无他意,这起风波在菲律宾国内外引发了极大的反响。 杜特尔特的这番言论并非毫无背景,他在南部棉兰老岛达沃市长期担任市长,以强硬的反犯罪手段闻名,治下的达沃市治安得到明显改善,他本人因此积累了相当的政治资本。 2016年总统选举期间,他以严厉打击毒品犯罪为主要竞选口号,成功当选总统,上任后,他大力推进禁毒行动,同时在外交上表现出与以往菲律宾领导人不同的路线。 菲律宾长期以来是美国的盟友,与美军保持密切的军事合作,但杜特尔特公开表达了对美国的不满。 菲律宾是一个经济实力有限、基础设施滞后的国家,杜特尔特在任期间,力推“大建特建”计划,试图通过大量的基建项目改善菲律宾的经济和民生,计划的推进面临财政压力,国库赤字曾一度达到GDP的6%。 美国的援助金额有限,且常常附带人权考量条件,日本虽然承诺资金支持,但审批程序冗长,效果不够及时,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则为菲律宾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投资和贷款支持。 中国对菲律宾的投资金额从2016年到2018年迅速增长,基础设施项目逐步展开,成为杜特尔特经济政策的重要支撑。 菲律宾的外交处境始终处在美中两国竞争的夹缝之中,美国推动“印太战略”,在南海频繁进行军事巡航,试图拉拢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站队,杜特尔特决定暂停与美军的多场联合军演,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 他力图在中美两国之间寻求平衡,提出通过与中国的对话来解决南海争端,他多次表示,菲律宾不希望在南海问题上与中国发生冲突,希望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来实现双赢。 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特尔特的“菲律宾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省”的言论有其政治考量,一方面,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他对美国施加压力的一种方式,向外界展示菲律宾有可能加强与中国的关系,不会完全倒向美国。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争取华人社群支持的手段,菲律宾有大量华裔人口,在经济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杜特尔特自己有福建血统,他曾多次提到自己的祖籍,利用这一点来拉近与华人社群的关系,争取他们对其经济政策的支持。 尽管言论引起轩然大波,杜特尔特始终未表现出要真正改变菲律宾主权地位的意图,在多次公开场合,他强调菲律宾在南海的主权立场,重申国家独立。 面对国内外的批评,他多次表示,与中国的合作是出于实际利益的考量,而不是出卖主权,他坚持认为,和平对话比军事对抗更有利于菲律宾的国家利益。 中菲两国在杜特尔特任内的经贸关系发展迅速,2018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五百五十六亿美元,中国成为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 多项基础设施项目在菲律宾陆续开工,包括桥梁、公路和港口建设,菲律宾的经济增速也在这一时期达到六点二个百分点,为当时东南亚地区的较高水平。 即使在南海发生渔船碰撞等敏感事件后,杜特尔特仍对中国采取相对克制的态度,他提出要通过双边谈判解决问题,避免局势恶化。 他对美国的态度也在不同场合有所调整,虽然减少了军事合作,但没有彻底切断关系,反而在某些领域保持接触,体现了他一贯的实用主义外交方针。 杜特尔特的“中国一省”言论实际上是他复杂外交策略的一部分,他在夹缝中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通过一系列外交手腕争取到来自中国的经济支持,同时在必要时对美国释放合作信号,避免与任何一方完全对立。 这种灵活的态度既是他性格的体现,也反映了菲律宾作为中小国家在国际局势中的处境,这场风波并未阻止杜特尔特继续推动他的外交政策。 杜特尔特的“中国一省”言论,虽然当时被广泛批评,但也成为研究菲律宾对外政策的重要案例,这句话背后,反映出一个小国在大国博弈夹缝中的外交抉择。 杜特尔特利用自己的个人风格和政治手腕,试图在南海争议与国际压力之下,为菲律宾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外交空间,这种策略在短期内带来了实质性的投资和合作,但也在国内外引发了持久的争议。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菲律宾总统语出惊人:让菲成为中国一个省
杜特尔特病重,海牙却“放空”:这场法律与死亡的赛跑,菲律宾摊牌了海牙又准备休
【42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