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得越多,心中越慌!为什么说F-35战机或彻底葬送美军空中优势?

斌探真理儿 2025-07-24 15:06:42

目前,美国的F-35战机是全球产量最多的第五代战机,整个系列的生产量已经突破了1000架,成为全球最为庞大的战斗机家族。然而,尽管F-35在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却让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岌岌可危,形成了一种奇怪的现象——F-35越造,反而让美国更加担忧其未来。

要理解为何F-35会“葬送”美国空军的空中优势,我们必须认识到,F-35是一款合格的作战平台,但它并不算是一件真正出色的武器。对于任何一款战机而言,最关键的性能指标是其在战场上的表现,即是否能有效地打赢战争。然而,F-35的设计理念却将重点放在了性价比上,追求的是“物美价廉”。尽管F-35的价格相较于其他同类战机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空战能力上,它却远不及其他同代机型,特别是在与中国的歼-20相比时,差距更为明显。

F-35相较于歼-20,主要在两个方面显得劣势突出:其一是机体性能,其二是隐身能力。首先,F-35作为一款单发战机,无论在速度、航程还是机动性上,都明显低于歼-20。在速度上,歼-20的最大速度可突破2.2马赫,巡航速度也可稳定在1.6马赫以上。而F-35的最大速度仅为1.6马赫,巡航速度则仅为1马赫。更为严重的是,F-35的“超音速飞行”能力极为有限,长时间保持1马赫以上的飞行速度时,可能会导致垂直尾翼、水平尾翼出现损坏,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发生战机解体的风险。而“长时间”飞行指的仅仅是1到几分钟的时间。因此,F-35实际上只能维持1马赫以下的飞行速度,若与敌机发生近距离缠斗时,即使短暂加速到1.6马赫,也无法长时间维持其优势,在与歼-20等先进战机的对抗中,几乎没有取胜的可能。

在航程方面,F-35的表现同样不如歼-20。F-35A和F-35C的最大航程约为2200公里,而F-35B则稍逊一筹,最大航程不到2000公里。而F-35B在垂直起飞或短距起飞时,航程会进一步缩水,起飞后其油量大部分被迅速消耗,严重影响了战斗力的持续作战能力。相比之下,歼-20的最大航程可达5000公里以上,尽管有些许夸张的说法,但其航程至少能保持在3500公里到4000公里之间。由此可见,F-35在航程上的劣势较为明显。

至于机动性,F-35与歼-20的发动机差距同样显著。F-35所使用的F135型发动机涵道比为0.57,而歼-20所搭载的涡扇-15发动机的涵道比仅为0.25,这使得歼-20在短时间内的爆发力更强,能够提供更强的机动性。歼-20作为一款空优战机,其发动机追求更强的爆发力,而F-35则作为单发重型战机,其最大起飞重量已达32吨,这要求其发动机必须具备足够的推力和燃油效率。因此,F-35在机动性方面的不足,也就可想而知。

隐身能力方面,F-35的设计问题同样影响了其战斗力。F-35的机身尺寸和重量,使得它的隐身设计显得有些不尽人意。F-35的长度为15.6米,翼展为10.7米,而歼-20则长达21米,翼展为13米。从体型上看,歼-20明显比F-35更大,而且歼-20的设计更加注重隐身性。F-35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32吨,虽然看似符合重型战机的标准,但由于其体积和结构问题,F-35的外壳设计显得有些“过载”。其外壳并未完全平滑,而是为了塞入更多的航电、发动机设备而出现了不规则的凹凸形状。这种设计导致F-35的雷达散射截面积较大,隐身能力显著弱于歼-20、F-22和歼-35等其它第五代战机。

综合来看,F-35作为一款单机性能相对较弱的战机,远不能为美国争取足够的空中优势。尽管F-35被认为是一款“优秀的商品”,但它的成功更多体现在市场层面,而非作战层面。F-35凭借较低的价格,尤其适合一些小国,能够对抗如F-16这样的第三代战机,甚至对俄罗斯的苏-35等四代机,也能占有一定的优势。而对于大国来说,F-35的性能则显得捉襟见肘。2019年时,F-35A型的采购价格已经降到8000万美元以下,这比起后期型号的F-15战机还更具价格优势,这也使得F-35成为一些小国的理想选择。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F-35不仅是一个商业成功的产品,还具有瓦解欧洲航空产业的战略作用。上世纪,英国等欧洲国家还能够自主研发先进战机,但如今欧洲各国纷纷采购F-35,导致其航空工业逐渐停滞。欧洲的最先进战机,现在只能是法国生产的“阵风”,或是由英、德、意、西班牙等国联合开发的“台风”战机,这些都是四代机,与F-35存在代差。欧洲要开发五代机,可能需要集结整个航空产业,但由于F-35的存在,欧洲国家更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F-35,导致其无法独立研发下一代战机。这也让美国在欧洲航空产业上获得了战略优势。

然而,尽管F-35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但在军事上却难以满足美国与中国可能发生空战的需求。因此,F-35无疑是一款“在政治上成功,但在军事上失败”的武器。

0 阅读: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