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架歼10C在空警500的引导下,“击落”了歼-20隐身战机!——这不是幻想,而

栗頿聊 2025-08-05 16:17:00

4架歼10C在空警500的引导下,“击落”了歼-20隐身战机!——这不是幻想,而是解放军空战对抗演习中出现的场景。   这种结果放在过去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因为歼-20可是代表中国空军尖端技术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怎么会被四代半的歼-10C“反杀”?但这件事的发生,确实引发了国内外不少关注和讨论。   从性能上看,歼-20最大的优势在于隐身能力和远程打击,它在设计之初就是为了具备“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能力。   而歼-10C虽然是四代半战机,但在隐身、航电等方面与真正的五代机还是有明显差距的。所以,如果单凭飞机之间的硬碰硬,歼-10C确实不占优势。   可问题就在于,这次演习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体系对抗。能让四架歼-10C成功击中歼-20的关键,其实是在空中背后指挥全局的空警-500预警机。   这架预警机就像整个空战的“大脑”,它用比战斗机更强的雷达,在远距离发现了处于隐身状态下的歼-20,然后把这些信息实时共享给空中作战编队。   而在作战中,歼-10C飞行员不需要自己用雷达去锁定目标,他们只需要接收来自空警-500的数据,在合适的位置、合适的时机发射远程空空导弹PL-15。   这种“你来发现、我来发射”的战术,在专业术语中叫“A射B导”。导弹在飞行途中还会不断接收数据修正,等快接近目标时再自己打开雷达完成最后锁定。   可以说,这种打法完全突破了传统空战的规则,不再依赖单机能力,而是靠整套体系作战。   此外,歼-20的隐身虽然强,但并不是对所有方向都无懈可击。从演习画面看,正面确实不容易被雷达锁定,但侧面或者后方还是会暴露一些信号。歼-10C战机通过编队协同作战,有战机从侧翼接近,也让整个攻击变得更加有效。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那就是电磁干扰。在演习中,歼-20的雷达曾多次出现雪花干扰,这说明它在面对电子战压制时也不是完全免疫的。   这类干扰很可能来自协同作战的歼-16D电子战飞机。它们虽然不上前线,但通过干扰手段“致盲”敌机,为友军提供了非常关键的作战条件。   所以说,这次歼-10C“击落”歼-20,并不意味着歼-20不行,而是说明在现代空战中,谁能更好地整合信息、发挥团队配合,谁就能占据上风。   单靠一架飞机再先进,如果缺乏体系支撑,也可能变得“眼瞎耳聋”,在看不见对手的情况下被远程打击。   这次演习最大的意义,其实就是证明了:现代空战已经不再是“谁飞机先进谁赢”,而是“谁的系统更强、配合更紧密、信息流转更高效”才是关键。歼-10C能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它超越了歼-20,而是它被整个作战网络“武装”了。   当然,这也提醒我们,未来的空军发展方向,不仅要有更先进的飞机,比如六代机,更要继续提升作战体系的整合能力。只有把各类平台协同起来,才能真正构建起立体化、高效能的空中力量。

0 阅读:0
栗頿聊

栗頿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