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百姓为何不撤退?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1937年,广播里天天高喊“南京固若金汤”,报纸头条全是“我军大捷”,可老百姓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这场仗八成没底。只是没人敢说,谁说,谁就是“动摇军心”,轻则抓人,重则掉脑袋。 很多年后,还有人问:“那时候南京人怎么不早点跑?”这问题听着简单,实则扎心。他们不是不想跑,是跑不了。 一开始,大家是真信了政府那一套“撑三个月,西方就来救我们”的说法。蒋介石信德国顾问,说“守半年没问题”;官媒天天鼓吹“国际调停”,说什么“世界不会坐视南京沦陷”。 可这所谓的“调停”,最后只落下几张空头文件,连一艘救援船都没影儿。就这样,南京成了一个用百姓生命换取国际“同情”的巨大舞台,老百姓被当成活生生的道具,被锁死在这场戏里,出不去,也演不完。 广播还在劝:“别慌,市长保证安全。”就连日军兵临城下的前两天,南京市长还在电台喊:“大家千万别撤,国际观察团马上就到!”可这“马上”,最后成了永远没到的骗局。 那些真想跑的人呢?他们也发现,逃命,是一场奢侈的赌博。 船票早被富人买光了,下关码头被军队控制着。一张头等舱票能抵普通人家半年开销,票上还得盖“红章”才算数,没权没钱别想。 陆路呢?更别指望。车早被军队征光了,汽油一升换两斗米,普通人家根本烧不起。牛马被拉去运军粮,连板车都成了稀罕货。 很多人干脆咬牙留下,因为走不动,也带不走。祖宗留下的房子、铺子、全家的口粮,扔了就是绝路。家底薄的,根本支撑不了一场没尽头的逃亡。 有门路的人,早听上海外国电台,知道淞沪战线早就崩了,悄悄收拾家当溜了。而更多人,连收音机都买不起,只能被一片片假消息围困,心里发慌,却不知真相有多可怕。 等到12月,真想跑也晚了。吹得天花乱坠的“东方马奇诺防线”,不过是糊弄人的摆设。五百万银元砸出来的防线,碉堡的射击孔大得能塞进脑袋,成了敌人的活靶子。 枪声、哭喊声、马蹄声混成一片,如同末日的号角在城内回响。无人再顾得上队伍的秩序,也无人再听得清谁在指挥,士兵丢弃了枪械,百姓抛下了家当,人人只求一个“活”字。 身穿长袍的唐生智被亲兵死死护在中央,脸色铁青,神情惊惶。他不再有往日里作战指挥时的镇定,双目茫然地望着眼前这片地狱般的景象。 他或许从未想到,一句“突围”,竟成了长沙最后的丧钟。 此刻,敌军的炮火已近在咫尺,天边映出一抹赤红,如火烧云,又像是一座城池正在燃烧的轮廓。 有人高声呐喊:“鬼子来了!”顿时引发更大的恐慌,原本拥挤的人群顿时像被扯断缰绳的野马,冲撞四散,城门也在剧烈震动中轰然垮塌。 说到底,那时候南京老百姓不撤退,不是傻,是被顶层的幻想坑了,被贫富差距挡了,被混乱的指挥害了。这哪是一个人的不幸,分明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南京大屠杀前,南京百姓为何不撤退?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1937年,广播里
栗頿聊
2025-08-05 16:17:0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