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是人性是恶的,西方人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大公无私的人,为了

老阿七说史 2025-08-13 10:15:30

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论基础是人性是恶的,西方人根本不相信这个世界有大公无私的人,为了预防人性之恶,他们设计出了一整套权力制衡体系。 老话说“人心隔肚皮”,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鼻祖们对此深以为然,从霍布斯笔下“人人相互为敌”的自然状态,到美国开国元勋们近乎偏执地切割联邦权力,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法院司法,这套三权分立的精密机器,其核心燃料就四个字:人性本恶。 他们压根不信什么“圣人治国”,只笃信一条铁律: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 孟德斯鸠几百年前就点透了:“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美国人把这句警告刻进了国家基因里,搞出了一套相互使绊子、互相盯着对方的制度。 可这套针对“人性恶”的保险丝,真能罩住当今这个火药桶般的世界吗?看看最近的国际军事棋盘,答案似乎有点悬。 F-16来了,哈尔科夫却崩了? 盼星星盼月亮,西方承诺的F-16战斗机今年春天总算有几架到了乌克兰手里。 大伙儿都盘算着这能帮乌军夺回点制空权,扭转点颓势吧?结果呢?俄罗斯军队不按常理出牌,五月突然在乌克兰东北部的哈尔科夫州边境集结重兵,装甲集群硬是撕开了一条口子,打了乌军一个措手不及。 西方送来的武器还没捂热,新战线倒先冒出来了,战场态势的复杂和突变,让“武器到位=局势好转”的简单等式碎了一地。 中东火药桶,停火?碎得比玻璃还快! 今年七月,在国际社会拼命撮合下,以色列和哈马斯好不容易又达成了个临时停火协议,让加沙地带能喘口气,运点救命的人道物资进去。 可这脆弱的小火苗没蹦跶几天,“砰”一声就灭了,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破坏协议,火箭弹和空袭立马重新洗牌加沙的天空。 这种停火的“超低耐久度”,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计划赶不上变化”,深仇大恨面前,纸面协议苍白得像张餐巾纸。 朝鲜的“礼花”,发射即新闻,预测全靠蒙, 朝鲜今年六月冷不丁又朝日本海方向射了一发新型固体燃料中程导弹。 这技术可不是放烟花,固体燃料能让导弹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蹭蹭涨,朝鲜这一手,等于把半岛紧张气氛的“不可预测”指数直接拉满。 金正恩手里到底还捏着什么牌?什么时候会打出来?美日韩情报部门估计天天挠头。 三权分立:国内“防恶”的保险丝,能挡住国际“火药桶”吗? 美国国内那套分权制衡,确实像给政府权力上了好几道锁,防止一家独大、胡作非为,但把这套逻辑硬搬到国际丛林里?水土不服得厉害。 国家不是“圣人”,利益才是硬道理, 三权分立防的是国内掌权者的私心膨胀。 可国与国之间?压根没有个“世界政府”来搞分权制衡,每个国家都是自己利益最忠实的代言人,行动逻辑核心就一条:本国利益最大化。 俄罗斯觉得北约东扩威胁生存,必须打乌克兰,哈马斯要反抗以色列的封锁和压迫,朝鲜一门心思要搞出能镇场子的核导筹码保政权,这些决策背后驱动的是国家生存与战略利益的冷酷计算,跟国内政治里防官员贪腐、防总统滥权,完全是两码事。 国内法律,有警察有法院盯着,国际法呢?特别是《联合国宪章》里那些不准动武的规矩,碰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自己就是“玩家”的时候,执行力直接打折。 大国博弈之下,规则常常沦为摆设,或者干脆成了互相指责的工具,这时候,人性中逐利、猜疑、恐惧的一面,在国际舞台上没了“三权分立”那样的紧箍咒,更容易被无限放大。 国内分权制衡追求的是“可控的稳定”,但国际军事博弈的核心逻辑,偏偏建立在“确保相互摧毁”这种恐怖的威慑平衡上。 疯狂升级武器、组建军事同盟,本质都是因为谁也不信谁,只能靠堆积毁灭能力来寻求“恐怖的安全感”。 这和三权分立追求的通过制度设计预防作恶,路子完全相反。 说到底,三权分立是给“家贼”上的锁,而国际博弈,更像一群全副武装的邻居在缺乏有效物业管理的黑暗森林里互相提防。 锁再结实,也拦不住森林里突然爆发的山火,在人性幽暗与国际权力真空中点燃的火苗,从来都是最难预测、也最难扑灭的。 美国那套防“家贼”的保险丝,面对这种失控的野火,显得力不从心。

0 阅读:1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