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欧洲史上最大电动车订单砸向比亚迪,金额上百亿,签完合同连记者招待会都

冷暖人间论 2025-09-01 01:30:54

就在刚刚

欧洲史上最大电动车订单砸向比亚迪,金额上百亿,签完合同连记者招待会都省了。

两年前网上骂它“车圈恒大”的人,现在忙着删帖。

比亚迪没回一句嘴,把电池、电机、电控全攥在自己手里,成本一年砍三成,续航悄悄多跑一百公里。

欧洲买家算得明白:便宜、耐用、还能拿补贴,嘴炮挡不住真金白银。

有人想靠抵制拦住它,结果订单越拦越大。

市场只认产品,不认口号。

小岛关不关门,已经不影响船靠岸。

嘴硬和订单,哪个更响?

这订单背后是实打实的技术功夫,比亚迪自研刀片电池密度全球领先,一度电能跑7公里,比特斯拉还省。

去年欧洲测试20款电动车,比亚迪海豹续航达标率排第一,虚标问题比德系车少一半。

省钱才是硬道理,欧洲人算过账:比亚迪电车卖3万欧元,德国同级车贵1万。充电费也比油钱省七成,加上欧盟给3000欧补贴,普通家庭五年能省2万欧。

难怪去年比亚迪在欧洲卖出15万辆,今年订单又翻倍。

抵制反而帮了忙,欧盟去年对中国电车加税17%,结果比亚迪把厂建到匈牙利,绕开关税墙。本地化生产还能再降8%成本,连大众都急了,被迫给自家ID系列降价6000欧抢市场。

技术壁垒越垒越高,比亚迪有9万研发人员,平均每天拿15项专利。现在连奔驰卡车都用它的电池,德国铁路公司采购500辆电动大巴。

欧洲车企追不上,只能买中国技术——去年大众花50亿买小鹏平台,斯特兰蒂斯砸14亿入股零跑。

要我说,市场投票最公平,老百姓掏钱买车不看口号,就看谁实惠好用。中国制造从拼价格到拼技术,这条路走对了。您有没有用过国产电动车?欢迎聊聊体验。

0 阅读:100
冷暖人间论

冷暖人间论

捕捉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