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至阳,黄芩力强;言至阴,山茱萸功高
黄芩。这药泻火清阳的本事,就像烈日晒熔金子似的,厉害着呢。
它性子苦寒,还往下走,能把三焦里憋着的热全给透透地解开。你记着,中医说的三焦,上焦连肺,中焦涉肝胃,下焦通膀胱,黄芩这药,上能清肺热,止咳嗽气喘;中能平肝阳,压下那些风动的毛病;下还能利膀胱,把湿热引起的尿浊给排出去。
凡碰上高热口渴、眼睛红疼、湿热黄疸这些阳热太盛的症候,别的药可能压不住,就得靠黄芩来灭这股火。尤其那种 “阳亢格阴” 的真热假寒证:看着病人手脚冰凉,内里却口舌生疮、心里燥热,这时候黄芩就能拨开假象,直攻内里的热,这本事可不是一般药能比的,所以说 “至阳不过黄芩”。
再看山茱萸。它滋阴敛阳的能耐,就像月亮照在凉潭里,稳稳当当。
性子酸涩,带点温,专门往肝肾那儿去。跟熟地那种光补阴精的不一样,山茱萸最擅长把要跑掉的阴液给收住。比如汗出得跟油似的、尿止不住、拉肚子收不住,还有女人崩漏这些阴液往外脱的急症,它一上场就管用。
张锡纯老先生都说过,山茱萸救脱的本事,比人参、白术、黄芪还强。特别是那种元气快脱了,喘得厉害、脉摸不着的,配上龙骨、牡蛎,那效果更神。它不光补阴,更能把散了的阴液固住,守住根本,所以才说 “至阴则为山茱萸”。
黄芩是清阳热的极致,不管热在三焦哪层都能清;
山茱萸是固阴液的翘楚,尤其在阴液要脱的时候能救命。
这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道理,得好好琢磨。
用户10xxx19
“论至阳,黄芩力强;言至阴,山茱萸功高黄芩”,这儿的“至”,应当是“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