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

菲菲谈国际 2025-09-04 16:01:01

俄罗斯媒体放出狠话: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开打,别以为手里握着航母和导弹就能高枕无忧!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说,如果美国在日本部署导弹,俄罗斯和中国会不只政治回应。她强调中俄伙伴不针对别人,但面临侵略,能结合力量。这话从俄罗斯经验来,意思是光有装备不行,得有实际反制。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事情的起因在于,美国近年来持续推动在亚太地区增强军事存在,特别是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系统。   据了解,这些导弹配备了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包括战斧巡航导弹和标准六型防空导弹,其射程足以覆盖中国东部沿海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美国此举被视为在军事上形成对中俄的直接威慑,同时也是强化美日同盟关系的一步棋。   对于中俄来说,这不仅是简单的军事部署,更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挑衅。中俄两国均意识到,单靠舆论谴责和外交抗议远远不够。   尤其是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拥有完整战略核力量和丰富实战经验的国家,它深知装备堆积的局限性。   在过去的冲突中,俄罗斯就曾多次强调,武器只是工具,最关键的还是如何运用和整合国家整体力量。   扎哈罗娃的表态可以理解为一种警告:如果美方在亚太继续扩张军事影响力,中俄将不会仅仅停留在外交和舆论层面的回应。   换句话说,这是对“仅靠武器就能保证安全”这一观点的直接反驳。   近年来,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取得了巨大进展,航母、先进导弹和隐形战机不断列装部队,让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军事威慑能力日益增强。   俄罗斯的警告提醒我们:即便拥有再先进的武器,如果缺乏战略协同和实际应对能力,也无法在真正的冲突中保障安全。   试想一下,如果一国单纯依靠航母编队在远海部署,但缺乏与盟友的协作和反制机制,那么在面对先进的反舰导弹、电子干扰或区域封锁时,这些航母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同理,导弹系统再多,如果没有配套的情报、预警和防御体系,也很容易被针对性打击所压制。   俄罗斯的经验告诉我们,军事力量的核心并非数量和装备本身,而在于“如何使用”和“能否结合国家整体力量形成有效威慑”。   中俄强调,面对外部威胁,必须形成联合反制和战略协作,而非单靠武器堆积。   扎哈罗娃在记者会上明确指出,中俄伙伴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但一旦面临侵略,两国可以结合力量。这句话背后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安全不是孤立的,联合才有威慑力。   近年来,中俄在军事、外交、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逐渐加深。两国联合军演频繁进行,战略沟通机制日益完善,甚至在关键技术和情报共享上都在尝试更紧密的合作。   这种协作不仅提升了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存在感,也为潜在的冲突提供了联合应对的可能。   可以说,中俄的联合策略体现了“装备+实际反制+协同作战”的理念。即便对方拥有航母、导弹和高精尖武器,如果缺乏实战经验和联合策略,也很难真正形成威慑力。   美国在日本部署中程导弹,不仅触及中俄敏感神经,也可能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历史经验显示,当一方强化武器部署时,相关国家往往会加速自身军备现代化,试图形成对等或超越性的威慑。这种军备竞赛最终可能导致地区紧张升级,甚至引发误判和冲突风险。   中俄对此非常清楚,因此提出了“实际反制”的概念。   简单来说,这并不是单纯的军事对抗,而是通过战略协作、联合演习、区域布防、情报共享等方式,让潜在对手明白:光靠单一装备无法确保绝对安全。

0 阅读:3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