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问界M7小订阶段的成功,就是教科书式的怎么“站着把钱挣了”
正常的产品力和定价的关系,品牌一般会采用“低价低配”,“高价高配”的策略,获得正常利润的平衡。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品牌建立初期,品牌间抢占市场(内卷),品牌会在某段时间使用高配低价来获取订单。
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任何时候都是希望物超所值。品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可以用降价提高商品的性价比,也可以不降价,提高商品的价值,同样可以满足消费者。问界M7这次采用的策略是后者。
这次有些人吐槽的无非两件事,要么觉得配置合适,价格贵了,那么只能说每个人对技术价值的理解和认可度不同,市场经济,买自由,卖同样也自由。第二种是觉得配置标配太高,自己的预算就这些,没有做低配的SKU供自己选择。这种站在双方的角度都可以理解,消费者想买一台好车,但车企这边处于产能受限的情况,把产能留给配置更高的SKU无可厚非。
按照某些人的说法,如果M7降低2-3万,也许会更爆,但产能假如只有十万,溢出的订单毫无价值,反而对问界来说,损失了几个亿的收益,谁来负责呢?这次的操盘让赛力斯少损失了这些,这何尝不是华为赋能的一种体现?
买车希望价格低有错吗?没有错,但遵循市场规律,供需关系才是定价的根本,如果定价没有根据你的意愿降低,那就说明你并没有站在主流的这一边,否则厂家的订单会惨不忍睹。
现在能做到通过技术提升产品价值的品牌并不多,鸿蒙智行算一个,如果自主品牌都只能靠降价迎合消费者,那么谁还会去花心思去搞什么研发技术呢?不合适可以不买,但是不要否定它应有的价值[并不简单]问界m7鸿蒙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