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吴富善很有意思。 吴富善是江西吉安人,那地方穷,他打小就没过上一天舒坦日

趣史小研究 2025-09-21 16:38:39

开国中将吴富善很有意思。 吴富善是江西吉安人,那地方穷,他打小就没过上一天舒坦日子。家里孩子多,饭都吃不饱,父亲愁得天天叹气,寻思着得让孩子们学个手艺,将来好歹有口饭吃。于是,吴富善和哥哥被送去当了裁缝学徒。 可那个年代的学徒,哪是学手艺,分明是当牛做马。老板尖酸刻薄,干活慢了非打即骂,工钱少得可怜。吴富善年纪不大,脾气却不小,骨子里有股不服输的劲儿。他觉得,凭什么自己一辈子就得窝在小作坊里,低着头给别人缝衣服? 恰好那时候,红军的宣传队来到了镇上,广场上红旗一拉,口号喊得震天响,说什么“工人翻身得解放”。这话一下子就点燃了吴富善心里的火。他扔下剪刀针线,跟父亲摊牌说要去参加革命。父亲又气又急,觉得这孩子是昏了头,好好的手艺不学,非要去干掉脑袋的买卖。父子俩大吵一架,父亲气急了给了他一巴掌,17岁的吴富善含着泪,扭头就走,只留下了一句:“干革命的人不信命!” 这一走,就是几十年。他再也没能见到父亲,这也成了他一辈子最大的遗憾。 1930年,吴富善正式加入了红军。在红一军团,他从普通战士干起,一路升到团政委,连叶剑英元帅都注意到这个“娃娃”,夸他“后生可畏”。 抗日战争爆发后,吴富善的人生,开始变得“有意思”起来。 他当时在129师771团当政委,跟着部队打了好几场硬仗,像神头岭、响堂铺,都是硬骨头。仗打得多了,个人问题也该解决了。组织上看他快三十了,还是个光棍,就张罗着给他介绍对象。 说实话,吴富善当时挺没底气的。他对介绍人苦笑:“我一个穷当兵的,军装都打了好几层补丁,哪个姑娘能看上我?” 介绍的姑娘叫李蓉,是冀南妇救会的主任,比他小九岁,是个有文化、有思想的新女性。第一次见面,吴富善心里打着小鼓,特意穿了件最旧的军装,想看看对方会不会嫌弃。结果李蓉压根没在意这些,反而很关切地问他在前线的苦与乐。吴富善心里一热,觉得这姑娘不一般。一来二去,两人还真就成了。这对革命夫妻,风风雨雨相伴了五十多年。 如果说找对象这事儿还算寻常,那接下来他在战场上的一次经历,就真有点传奇色彩了。 有一次打完胜仗,缴获了一匹日军的战马,油光水滑,神气得很。吴富善一时兴起,换上缴获的日军军官大衣,翻身上马,想试试这马的脚力。谁知道这马性子烈,根本不听使唤,驮着他撒开蹄子就往回跑,一溜烟就冲进了日军的一个临时营地! 这一下,吴富善的冷汗都下来了。眼看着周围全是端着枪的日本兵,他心一横,干脆将错就错。他压低帽檐,挺直腰板,用从战俘那儿学来的唯一一句日语,冲着站岗的日本兵含糊地喊了声“吆西”。日本兵一看这“长官”的气势,也没敢多问,还给他敬了个礼。吴富善就这么骑着马在敌营里不紧不慢地溜达了一圈,然后趁人不备,猛地一夹马肚,又冲回了自家阵地。 解放战争时期,吴富善已经是第四野战军44军的政委,跟着大部队从东北一路打到广东,辽沈、平津、渡江,一场大战都没落下。等到1955年授衔,他被授予中将军衔,站在了人民大会堂的聚光灯下。 你以为故事到这就该平淡收尾了?吴富善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恰恰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 1957年,吴富善调任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空军司令员。有一次,他办完公事,穿着便衣和司机、警卫员一起从火车站出来,结果遇上了碰瓷的。 一个年轻人晃晃悠悠地凑上来,往他身上轻轻一靠,立马就倒在地上,抱着腿哎哟哟地叫唤,说被撞伤了,得赔钱。紧接着,又围上来两个同伙,三个人把他团团围住,一口咬定要赔二百块钱。 周围的群众议论纷纷,看吴富善穿着朴素,都以为他遇上麻烦了。 谁也没想到,这位看着老实巴交的中年人,面对三个小混混,竟然一点不慌。他平静地问:“要多少?” “二百,少一分都不行!” 吴富善点点头,说:“钱没带够,你们跟我上车,回家去取。” 三个年轻人一听,乐了,觉得碰上了个好说话的“冤大头”,想都没想就上了车。可车子一开,他们就觉得不对劲了。这车不往居民区走,反而开进了一个站着岗哨、戒备森严的大院子——广州军区大院。 车一停稳,看到门口荷枪实弹的哨兵,三个碰瓷的当场就傻眼了,腿都软了。司机和警卫员再也憋不住,笑出了声,上去就把三人扭送到了保卫处。一审讯,好家伙,这是一个盘踞在车站附近很久的职业碰瓷团伙,顺藤摸瓜,广州警方把这个三十多人的团伙一网打尽。 这事后来传开了,大家都说吴富善将军这是“引蛇出洞”,用智慧给社会除了一害。他自己后来跟人聊起这事,只是笑着摆摆手,半开玩笑地说:“碰瓷也要讲对象,碰错人有时候倒了大霉!” 他的一生,既有大江大河的波澜壮阔,也有小溪流水的趣味盎然。或许,这才是那一代开国将帅最真实、也最动人的地方。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宏大的历史,也用性格留下了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

0 阅读:32

猜你喜欢

趣史小研究

趣史小研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