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位车企掌舵人齐聚ai大会 在介绍博世的报告之前,要先说一个大背景: 博世与文远知行合作的一段式端到端智能驾驶已经落地了,我去试了一下,确实是非常不错,不可小看。 既然体验到位了,当然也有资格上桌讨论了。具体的体验见:
开篇先谈了慕尼黑车展的两点体验:
第一,中国企业以“内卷”、“低价”的策略和模式进入欧洲市场,从长期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一定是以可靠的品质和创新的技术,特别是深耕欧洲本土,和本土的供应链深度融合,深入融入欧洲世界,才有可能行稳致远。
第二,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技术的逐步收敛和成熟,以及在大规模的普及之后成为标配,欧洲企业在5-8年后一定会强势归来。
- 博世现状:在智能座舱领域和低阶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目前市场份额依然世界排名第一,但在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起步比较晚。
- 智驾的4次浪潮:一是高精地图版本、二是无图,三是两段式,现在是一段式。
- 智驾会标配:从技术驱动变为强法规安全驱动,会成为一个标配,不会创造情绪价值,把人从A点送到B点,安全舒适送达,会成为像安全袋、安全气囊的标配。
- 主机厂放弃自研智驾:一定会放弃全栈自研。因为主机厂不会花几十亿、几百亿,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在标准件、标配上。
- 智能座舱的权重在提升:未来的座舱不像现在只有18个TOPS,50个TOPS,或者300个TOPS,未来座舱一定是500个TOPS或者1000个TOPS。
- 全域合一、中央集中之后,未来是2000个TOPS的座舱会整合全身的大脑。
VLA的真正的规模化落地有4个困难点。
第一,VLA(vision-language-action)是多模态的对齐非常难。
第二,多模态数据的训练和提取更加困难。
第三,大家知道现在视觉和动作,VLA加了大语言模型,它有个缺陷就是“幻觉”。如果这种“幻觉”用到智能辅助驾驶,实时控制是非常危险的。
第四,现在所有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存储带宽比较低,现在市面上所有的VLA,我认为不是完整的VLA模型,都是拼凑起来的。真正达到更好体验的VLA模型,大概7B-10B的参数量,即使跑在业界最好的英伟达Thor芯片上,它的推理只能做到5-7赫兹。如果做不到10赫兹是做不到实时控车的。
于这4个困难点,短期内博世和文远坚定打造一段式端到端,把一段式端到端极致得打磨,开起来有超越老司机的感觉,更加操控丝滑。
关于出海,他说去欧洲一趟和咱们预想的不同,欧洲其实正在想着“去中国化”。博世是唯一同时拥有高阶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处理全球各个地区、不同国家的法规政策的合规的供应商。博世文远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