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三人一起上,能打得过李元霸吗?这就像把三头猛虎放进笼子,去

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三人一起上,能打得过李元霸吗?这就像把三头猛虎放进笼子,去挑战一条霸王龙。光凭一股勇气,恐怕远远不够。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看看李元霸到底是个什么存在。他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猛将,更像是一个神话人物不小心掉进了演义小说里。他师父是紫阳真人,属于神仙级别。那对金锤,重八百斤,这根本不是人间武将能使的兵器。重量在这里代表什么?代表绝对的力量压制。战场上,他不需要什么花哨的招式,一锤子砸下来,就是一场灾难。 他的战绩夸张到不像话。最出名的那场四明山之战,他一个人面对十八路反王的百万大军,像打苍蝇一样,双锤一挥就打死一大片。最后统计,他一下午就打死了五十多万人。这数字当然不能当真,但作者用这种笔法,只想说明一件事:李元霸和其他武将不在一个维度上。他打仗是清扫式的,是降维打击。 现在我们回过头,看看要挑战他的三位好汉。他们的确都很强,但强和强不一样。 宇文成都,号称天宝大将,是大隋朝的牌面。他手持凤翅镏金镗,勇冠三军,在前期几乎是无敌的象征。他代表了隋唐好汉武力天花板下的最高水准。但很可惜,他职业生涯最大的阴影,就是李元霸。 在他们唯一一次正面交手中,李元霸就像大人抢小孩的玩具,轻松就把他的镗夺过来,然后把他整个人撕成两半。这不是战斗,是虐杀。这说明,在李元霸面前,宇文成都连一招都走不过去。他对李元霸有根深蒂固的心理恐惧。 裴元庆,力气巨大,使一对银锤,是唯一一个能硬接李元霸三锤的人。这已经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光时刻,足以让他傲视群雄。但关键是,他也只接住了三锤,第三锤就已经把他震得吐血,虎口迸裂。这告诉我们,裴元庆是三人中唯一在绝对力量上能勉强和李元霸碰一下的人,但也仅仅是碰一下。他是脆皮高攻,防御力跟不上。 罗成,情况又不一样。他是技术流的巅峰代表。他的五钩神飞枪,神出鬼没,招式精妙绝伦。论技巧和速度,他可能是隋唐第一人。他打架靠的是脑子、是招数的精妙,一巧破千斤。 但如果对手是李元霸,这个“千斤”变成了“万斤”、“百万斤”,那点“巧”还管用吗?他的枪再快,可能都刺不破李元霸的防御;他的招再妙,李元霸可能根本看不懂,也不需要懂,直接一力降十会。 分析完个人,我们再看看他们三个联手。理论上,1+1+1应该大于3。宇文成都力量仅次于裴元庆,可以正面牵制;裴元庆力气最大,负责硬碰硬扛住主要攻击;罗成身法灵活,枪法刁钻,可以游走偷袭,寻找破绽。这听起来是个完美的战术。 但面对李元霸,这个完美的战术可能瞬间就崩溃了。 第一个问题,谁去正面扛?宇文成都有心理阴影,可能未战先怯。裴元庆能扛三锤,但三锤之后呢?罗成根本扛不住一锤。这个“扛”的环节是致命的。李元霸的攻击没有间隔,如同狂风暴雨,他们可能连组织起有效配合的机会都没有。 第二个问题,攻击破防吗?就算罗成找到机会,一枪刺中李元霸,结果会怎样?很可能就像牙签扎大象,根本刺不进去。李元霸的设定是近乎金刚不坏之躯。罗成的枪,可能连他的皮肤都伤不了。这仗还怎么打?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是战斗意志的差距。李元霸是个傻小子,心思单纯,一旦开打,眼里只有“打赢”这一件事,毫无杂念,全力以赴。而宇文成都等三人,有荣誉感,懂得害怕,会判断形势。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全力一击对方毫发无伤,而对方的随手一击就能要自己命时,这种心理冲击是毁灭性的。斗志会迅速瓦解。 我们可以找一个参照物。在《说唐》里,有个和裴元庆水平差不多的雄阔海,他和伍云召、伍天锡三人合力,也只是勉强战平了宇文成都。而李元霸打宇文成都,是秒杀。这个实力链条非常清晰:李元霸 >> 宇文成都 ≥ 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级别)。通过这个对比就能看出,高一个级别的差距,已经不是靠人数能填补的了。 这就像一场现代战争。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是三位最顶尖的冷兵器战士,一个力量型,一个均衡型,一个技巧型。而李元霸,是一辆人形自走主战坦克。三个战士配合再默契,他们的刀剑也无法击穿坦克的装甲。而坦克一炮下来,他们谁都承受不住。 所以,结论很残酷。宇文成都、裴元庆、罗成三人联手,依然打不过李元霸。 他们最好的结果,可能就是依靠裴元庆硬抗几下,罗成和宇文成都拼死掩护,然后全员重伤撤退,能活下来就是胜利。想要战胜李元霸,是绝对不可能的。 李元霸在这个故事体系里,就是一个规则的破坏者。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彰显“绝对力量”的恐怖。作者安排他死于天谴(被自己扔上天的锤子砸死),而不是被哪个好汉杀死,本身就说明了他的无敌定位。人力,已无法胜他。 这场假设的对决告诉我们,当实力差距大到一定程度时,数量已经失去了意义。在李元霸面前,来的是一位好汉还是三位好汉,区别只在于他需要多挥一次锤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