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技术“锁喉”! 美巴6万亿稀土合作刚启动就遇“致命一击” 谁也没料到,一场被特朗普欢呼为“找到中国稀土替代品”的美巴合作,会在短短数日迎来戏剧性反转。就在巴基斯坦捧着稀土样品送抵白宫、美国战略金属公司签下5亿美元合作协议,雄心勃勃计划分三阶段开发巴方储量价值6-8万亿美元的稀土资源时,中国商务部一纸公告,直接掐住了这场合作的“命门”。紧接着,10月10号,国内稀土巨头宣布涨价超37%。 这份被外界称为“王炸”的公告,明确对稀土全链条技术实施出口管制:禁止中国公民与企业为境外稀土开采、冶炼提供任何技术支持,哪怕是设备调试与维修也被纳入限制范围。 这绝非普通的贸易管控,而是精准打在了全球稀土产业的核心痛点上。目前全球90%的稀土分离提纯技术掌握在中国手中,就连美国最后一家稀土企业MP Materials,都长期依赖中国的技术授权。 美巴本想绕过中国稀土供应链,却忘了“挖得出稀土,未必炼得成可用材料”。没有中国的分离提纯技术,巴基斯坦的稀土矿石不过是一堆“石头”,美国签下的5亿美元协议瞬间面临“无技术可用”的窘境。 更棘手的是,这波管制直接冲击美国军工与科技的“命脉”:F-35战机的雷达、发动机依赖稀土永磁材料,失去稳定供应,不仅性能会折损近半,生产线或在6个月内停摆;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高通与英伟达的3纳米/2纳米高端芯片,同样离不开稀土微型传感器,量产计划恐全面延期。 欧盟急得团团转却找不到替代方案,美国耗时十年布局的“第三方绕开中国稀土”计划,被中国这招“技术锁喉”彻底瓦解。 这一次,世界清晰看到:中国稀土的“硬核”,不是单纯的资源储量,而是牢牢握在手中的全链条技术话语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