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徐栋章能源情报
二十届四中全会之后,召开了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解读全会精神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也透露出十五五规划的方向和蓝图。
我们精选其中涉及能源的内容,列出潜藏的10条十五五最硬核的能源投资机遇。
涉及到技术创新,高技术产业打造;美丽中国建设中能源和绿色转型的作用;国家安全维度的能源以及统一大市场中等三大类主题的投资机遇。
这都是未来5年,能源发展和投资的大机遇,我们从新闻发布会实录中摘取,并做了分类和标示,供大家参考。
能源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投资
作为经济规划和大项目的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主任在创新,区域布局,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都提出了能源和基础设施改造升级的机会。
1、创新育新,就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建议》提出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这将催生出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的市场。
2、《建议》还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产业蓄势发力,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为我国经济大盘、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3、要优化区域布局,《建议》明确推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动力源,长江、黄河两条绿色发展带取得新的突破;推动跨区域跨流域大通道等“硬联通”设施建设,健全区域间规划统筹、产业协作、利益共享等“软协同”机制等举措。
4、还要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建议》提出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实施,推动战略性产业、能源资源基地等布局优化等举措。
5、注重新型城镇化。《建议》提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城市更新等举措,这将有力促进投资和消费良性循环,蕴含巨大内需空间。这里举个例子,“十五五”时期预计将建设改造地下管网超过70万公里,新增投资需求超过5万亿元。
建设能源强国美丽中国
6、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正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让天更蓝、水更清,健康更有保障,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科技部部长阴和俊)
7、要着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能源强国,建设美丽中国;要着力做强国内大循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
以下是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就全面绿色转型的四方面举措,归纳为1条。
8、这次《建议》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部署安排,产业、能源转型,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快全面实现绿色转型,就是要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牵引,加快推进4方面举措。
(1)首先,是加快构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过去我们是能耗双控制度,现在全面转向碳排放双控制度。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指挥棒”。《建议》提出稳步实施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制度,建立健全覆盖各类主体的激励约束制度体系。
(2)其次,是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是全面绿色转型的“牛鼻子”。我们将加快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到“十五五”末,新增用电需求绝大部分由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满足,让更多绿电穿越山海、点亮万家灯火。
重点有三项工作:
一是以更大力度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
二是推进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电由基础保障性电源转为支撑调节性电源;
三是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确保绿电发得出、电网接得住、终端用得好。
(3)是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这实际上是通过增加产业的“含绿量”,来提升经济的“含金量”。我们要做好产业的“加减法”:
一手做加法,加快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根据测算,目前我国绿色低碳产业规模约11万亿元,未来5年还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十五五”时期,力争建成100个左右国家级零碳园区,将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一手做减法,推进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将在钢铁、有色、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力争实现节能量1.5亿吨标准煤以上,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亿吨。
(4)是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这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根本所在。
在生产方面,深入推进清洁生产,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2030年,大宗固废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同时加快建筑和市政设施节能改造,提高大宗货物的铁路、水路运输比例。
在生活方面,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大力倡导节粮、节水、节电和生活垃圾分类,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产品,以绿色生活打造美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
能源安全和统一大市场
9、国家安全能力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增强。粮食产量稳定在6.5亿吨以上,能源稳定供应和风险管控能力进一步加强。(中央政研室主任江金权)
10、我们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让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利润场。(商务部长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