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突然宣了! 11月7日,欧盟委员会的一纸公告让外贸圈炸开

就在刚刚! 欧盟委员突然宣了! 11月7日,欧盟委员会的一纸公告让外贸圈炸开了锅——突然对中国新乘用车和轻型卡车充气橡胶轮胎发起反补贴调查,调查期覆盖2024全年,损害调查居然要追溯到2021年,这波“翻旧账”式操作确实让人看不懂。 但深挖背后的数据,就知道这绝非偶然。 2024年欧盟乘用车胎进口量高达1.45亿条,其中从中国进口的就有8694万条,占比直接冲到60%,英国市场更是被中国轮胎占据半壁江山。 短短几年,中国轮胎在欧洲的市占率从4%飙升至23%,这样的增长速度让欧盟本土产业坐不住了。 要知道欧洲轮胎工厂大多面临减产关停,新增产能寥寥,面对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他们不搞技术升级,反而祭起贸易保护的大旗。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欧盟第一次针对中国轮胎下手。 2017年对卡客车胎发起“双反”后,中国产品在欧市占率从21.3%骤降至5.4%。如今故技重施,还恰逢美国对华轮胎加征125%关税,大有“东西夹击”压缩中国轮胎全球空间的意味。 更讽刺的是,所谓“补贴”指控毫无实据,中国轮胎的优势根本不是靠补贴,而是完整产业链和技术迭代的必然结果——中策橡胶、风神轮胎等企业早已通过技术创新拿到欧盟关税豁免就是最好证明。 网友的辣评一针见血:“欧洲自己产能跟不上,就怪中国产品太能打?这逻辑也是没谁了”“追溯3年调查,怕不是想从历史里找‘罪证’吧”“与其搞贸易壁垒,不如学学怎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其实中国轮胎企业早有准备,2.23亿条/年的海外产能覆盖12国,玲珑轮胎塞尔维亚工厂、中策墨西哥基地的“近岸生产”模式,早已避开关税陷阱。 同时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降低对欧美依赖,这场调查更像是倒逼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高端突围”的契机。 一边喊着自由贸易,一边动辄挥舞贸易保护大棒,欧盟的操作实在双标。 中国轮胎靠实力赢得市场,难道性价比高也是错?面对全球围堵,中国企业总能找到破局之路, 你觉得欧盟这次的调查最终会落得怎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