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个事儿,扎心不扎心。一个浙江老板,揣着2.5个亿去俄罗斯远东买了片林场,三年时间资产估值飙到150亿,结果当地政府一纸环保违规公文,查封拍卖后只给1.2亿补偿。 这事发生在2021年,这位浙江老板原本计划依托远东丰富的森林资源拓展海外业务,前期投入大量资金改善林场设施,没想到遭遇政策突变。 他曾试图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但俄罗斯当地司法程序繁琐,维权成本极高,最终只能接受微薄补偿,含泪退出。 无独有偶,2020年,绥芬河一家房地产公司在远东投资5亿卢布开发楼盘,合作方未将一分钱汇入公司账户。 公司发现被骗后向俄罗斯警方报案,却遭遇敷衍对待,案件最终不了了之,巨额投资打了水漂。 还有一家中国农垦集团,响应远东经济特区五年免税政策,投入两亿多元建好生产基地。 2022年,基地刚步入正轨,当地就突然宣布租金涨三倍,还要求补缴前五年税款,企业无奈只能离场。 这些案例并非个例,俄罗斯对远东外资的歧视性政策早有苗头。2022年12月26日,全俄三大农业州领导人向普京致信,要求限制外资投资农业。 他们提议,外资经营的农场出口比例应限制在20%左右,这意味着外资企业大部分收益无法汇回本国,投资回报大打折扣。 远东地区面积比印度还大,却只住了620多万人,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一人。 年轻人纷纷逃离,因为莫斯科白领工资是远东的三倍,谁也不愿守着零下几十度的荒原谋生。 2016年,俄罗斯推出“白送一公顷土地”政策,吸引一万多人前往,却发现土地无水无电无路,根本无法开发。 看似诱人的政策,实则缺乏配套支持,最终沦为笑谈。 俄罗斯曾放出豪言,计划吸引中国投资1700亿美元开发远东,这个数字远超2021年中俄1470亿美元的总贸易额。 如此庞大的投资规模,短期内根本无法实现,即便分二十年投入,期间政策变数也难以预料。 2022年5月30日,俄罗斯副总理尤里鲍里索夫宣布,远东红星造船厂拒绝与韩国合作伙伴继续合作,要构建新的合作模式。 这一变动让不少外资企业心生顾虑,担心合作中途遭遇类似变故。 网友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说,远东就是投资陷阱,政策说变就变,毫无契约精神。 也有人认为,远东资源虽丰富,但营商环境太差,外资进来就是待割的韭菜。 在我看来,远东开发的死循环根源在于政策不稳定与配套缺失。想要吸引外资,首先得守住契约精神,让投资者放心。 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才能留住人口,打破“人少-开发难”的恶性循环。 未来,若俄罗斯不能拿出切实有效的政策保障,远东的投资困境难以改观,1700亿美元的合作蓝图也可能沦为空谈。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跨国投资需谨慎评估风险,切勿被表面的资源红利冲昏头脑。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