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党参议员里克·斯科特已立即开始起草法案,以响应川普总统的要求,将奥巴马医改的资金直接发放给民众,而不是大型保险公司。 斯科特:“我正在起草法案。” 单看这句话,估计不少美国民众得眼前一亮——钱不经过保险公司的手,直接落到自己口袋里,这不就是“跳过中间商赚差价”的好事?毕竟这些年,美国民众对医保的吐槽就没断过,奥巴马医改当初喊着“让每个人都能看得起病”,最后却让不少人陷入了“保费涨得比工资快,报销却处处受限”的困境。大型保险公司拿着医保资金,一边抬高保费、设置复杂的报销门槛,一边赚得盆满钵满,普通家庭看病依旧要掏空积蓄,这种落差感,早就让民众怨声载道。 川普和斯科特这波操作,不得不说精准踩中了民众的痛点。直接发钱的承诺,听起来比任何复杂的医保方案都更实在,更能打动那些被高医疗成本压得喘不过气的普通人。但稍微往深了想,这事儿真的像表面那么美好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奥巴马医改的核心问题,从来不是“资金给了保险公司”,而是美国医疗体系本身的结构性顽疾。医疗资源高度集中、药品价格缺乏管控、保险公司与医院形成利益捆绑,这些才是导致看病贵、看病难的根源。现在跳过保险公司直接发钱,相当于把“分配资金”的环节简化了,却没解决最核心的“医疗成本过高”问题。举个例子,一个美国人拿到了医保资金,去医院看一次普通感冒可能就要花几百美元,这笔直接发放的钱,说不定还不够覆盖一次诊疗费用,最后还是得自己贴钱,本质上只是换了一种“花钱”的方式,没从根本上降低看病成本。 更值得琢磨的是,这波操作的政治意味,恐怕比民生意味更浓。熟悉美国政治的人都知道,推翻或修改奥巴马医改,一直是共和党多年来的重要目标。奥巴马医改是民主党执政时期的标志性政绩,共和党从一开始就持反对态度,这些年没少在医保问题上和民主党博弈。现在川普呼吁、斯科特起草法案,与其说是真心想解决民众的医保困境,不如说是借“直接发钱”这种极具吸引力的口号,拉拢选民、打击民主党,为选举造势。毕竟“把钱直接给你”比“改革医疗体系”听起来更简单、更易传播,也更能争取那些对政治不敏感、只关心实际利益的选民。 再说说实际操作的可行性。直接给民众发医保资金,怎么发?按人头平均发,还是按收入、健康状况差异化发放?如果按人头发,健康的人可能用不上这笔钱,而身患重病的人依旧不够用,反而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差异化发放,又需要建立庞大的审核体系,耗时耗力,最后可能还是会出现漏洞。更关键的是,没有了保险公司作为中间的风险分摊机构,一旦出现大规模的重症患者集中就医,仅靠政府直接发放的资金,根本扛不住医疗费用的冲击,最后要么是资金提前耗尽,要么是政府被迫追加预算,而这些钱,最终还是要通过税收转嫁到民众身上。 那些大型保险公司也绝不会坐以待毙。美国保险业在政坛的影响力非同小可,背后牵扯着巨额利益和复杂的人脉网络。斯科特的法案要想通过,必然会遭到保险公司及其背后利益集团的强力阻挠,国会里的博弈只会比想象中更激烈。退一步说,就算法案真的通过了,保险公司失去了医保资金这块“肥肉”,会不会通过其他方式弥补损失?比如抬高商业保险的价格,或者减少保险覆盖范围,最后受损的还是普通民众。 美国民众想要的,从来不是一笔“直接到手的钱”,而是一套能真正让他们“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医保体系。这种体系需要的是对医疗价格的管控、对保险公司的规范、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跳过中间商”。斯科特的法案,本质上是用一个看似美好的口号,回避了医疗体系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像是一场政治表演,而非真正的民生改革。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直接发钱”的思路,在某些领域,这种方式确实能提高效率、惠及民众。但医保问题事关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涉及的利益方太多、太复杂,绝不能用“一刀切”的简单方式来解决。如果只是为了政治利益,用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误导民众,最后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可能让美国的医保体系陷入更混乱的境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