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怒了!巴勒斯坦怒了!叙利亚怒了!黎巴嫩怒了!伊拉克怒了!也门胡塞武装也怒了!整个中东地区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他们想破脑袋也不明白,美西方国家凭什么在中东横行霸道,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围堵中国,尤其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更让某些国家坐立不安。 中东这片土地见证了多少霸权更迭。美国在这里搞“石油换安全”几十年,表面保护盟友,实则把中东当后院随意折腾。伊拉克战争就是明证,借口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果一根毛都没找到,反而把国家砸得稀烂。更讽刺的是,当沙特外交大臣访问伊朗重启关系,当叙利亚时隔12年重返阿盟,美国竟气急败坏地宣称“这是严重错误”。阿拉伯国家终于明白,美国要的不是和平,而是永远掌控局面的代理人。 看看加沙地带升起的硝烟吧!因为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中东民众的愤怒如火山爆发。肯德基门店被投掷爆炸装置,星巴克店内空无一人,抵制美货的浪潮席卷埃及、科威特、约旦。一位当地青年道出心声:“有美国的地方就有无休止的动乱。我们坚决抵制美国产品,相信正义必胜!”民调显示,超过60%的阿拉伯青年希望美国减少干预,81%的受访者认为美国政策直接威胁地区安全。 中国汽车的崛起却让中东看到了新可能。2022年沙特新车销量中中国品牌超过10万台,同比增长22.2%。800多辆中国纯电动大巴服务卡塔尔世界杯,成为绿色名片。沙特“2030愿景”提出2030年电动汽车占比达30%,而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技术上全球领先。这种合作不是单方面输出,而是深度本土化——长城汽车在中东建立配件中心,根据沙质路况和高温特点改进车型,甚至为当地学生生产专用校车。 美国对中国的围堵恰恰暴露其恐惧。从特朗普到拜登,加征关税、技术封锁、鼓吹“清洁网络”,无所不用其极。他们的逻辑很直白:一位美国学者早在上世纪就断言,如果中国按这个速度发展,将在下个世纪超过美国,所以“必须围堵”。这种思维源自西方殖民历史的老剧本:强国必然欺负弱国。但他们忘了,中国带来的不是武器和制裁,是汽车工厂、就业机会和新能源技术。 中东的街头正在诉说真相。一位沙特车主分享他的体验:“我开了两年哈弗H9,性能可靠。现在准备换坦克500,中国车值得信任!”而在伊朗,尽管美国制裁一波接一波,中国新能源汽车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德黑兰街头。沙特经销商马吉德·萨哈尼点出关键:“中国车质量好、价格优,所以受欢迎。” 当白宫威胁对叙利亚制裁再延长一年时,中国车企正帮助叙利亚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当美国在联合国否决巴勒斯坦提案时,中国校车正接送中东孩子安全上学。两种模式,两种未来。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的民调结果一针见血:美国已经成为“虚伪的代名词”,而61%的年轻人选择支持美国撤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