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总爱看香港的报纸? 新加坡黄循财的话刚放出来,香港报纸直接开怼:咋不劝以色列原谅希特勒? 劝中国搁置历史就算了,还说日本“最可信”?网友补的那句更绝——“咋不劝以色列原谅希特勒”,这刀补得又准又狠。 爱看香港报纸,说到底就图个实在——不打太极、不藏棱角,见了离谱言论敢直戳痛处,不像有些发声总裹着一层软乎乎的缓冲,看着憋屈。黄循财这话看似想调和区域氛围,实则是没摸准历史的脉,也没掂清是非的秤,既无视了中国近代被日本侵略的千万伤痛,也忘了日本至今在历史认知上的模糊与敷衍,说白了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劝中国搁置历史,可那些战死的先烈、受难的百姓、被毁掉的家园,不是一句“搁置”就能凭空消失的;说日本“最可信”,更像是闭着眼说瞎话,近年日本政客频繁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篡改侵略史实、右翼势力频频美化战争,连基本的历史反思都做不到,谈何“可信”? 香港报纸敢这么硬气开怼,和它的底色分不开。这座城市曾走过殖民岁月,尝过被压迫、失立场的滋味,所以对“历史不能含糊、是非不能颠倒”这事看得极重,报纸发声从来拎得清轻重,不迎合他国利益,不回避历史真相。早年间日本右翼试图淡化南京大屠杀史实,香港报纸直接整版刊登史料、幸存者口述,字字句句戳破谎言;后来日方搞“购岛”闹剧,香港媒体也没含糊,一边梳理历史依据证明主权归属,一边痛批其霸权行径,从来没为了所谓“和气”矮化立场。这种不卑不亢、是非分明的态度,比那些模棱两可的“和稀泥”实在多了,看了让人解气,更让人清醒。 网友补的那句反呛,之所以戳中人心,是因为精准撕开了双重标准的遮羞布。纳粹迫害犹太人的暴行,全世界都公认不可饶恕,以色列至今对这段历史铭记于心,国际社会也从没人敢劝它“搁置仇恨、原谅希特勒”;可到了中国身上,面对日本的侵略史实,就有人跳出来劝“放下过去”,本质就是对不同苦难的区别对待,也是对历史正义的漠视。苦难从来没有高低之分,不管是犹太人遭遇的纳粹暴行,还是中国人经历的侵华战争,都是刻在民族骨血里的伤痛,受害者有权利铭记,更没义务被外人劝着“原谅”,那些没经历过苦难的人,根本没资格替受难者做决定。 黄循财的言论,或许有平衡区域关系的考量,但平衡从来不是牺牲一方的历史尊严换来的。日本若真要让人“可信”,该做的不是靠他国站台,而是正视历史、彻底反思,停止右翼势力的不当行径,给受害国人民一个真诚的交代——可这些年,它做的往往是相反的事,一边喊着“友好”,一边加码防卫扩张、模糊历史认知,这样的表现,怎么配得上“可信”二字?香港报纸的怼,怼的不只是一句不当言论,更是怼那些无视历史、混淆是非的态度,怼那些试图让受害者妥协的傲慢,这份清醒和硬气,恰恰是当下最难得的。 我们愿意尊重各国寻求合作的初衷,但合作的前提必须是正视历史、坚守正义,不能拿受害国的伤痛当筹码,更不能颠倒黑白为过错方站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惕未来、守住底线,那些劝人“搁置历史”的声音,本质上是对历史的不敬畏,也是对受难者的不尊重。香港报纸之所以让人偏爱,正是因为它始终守住了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对是非的坚守,敢说真话、敢辨对错,不迎合、不妥协。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