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为了给日本撑腰,菲律宾的飞机闯入我国领空,不料掉进了天罗地网 11月22日上午

为了给日本撑腰,菲律宾的飞机闯入我国领空,不料掉进了天罗地网 11月22日上午,一架菲律宾渔业局的比奇1900C轻型飞机,带着一堆记者,鬼鬼祟祟往黄岩岛飞,看起来像例行巡航,实则意图明显——想拍点“中国军机危险逼近”的画面,回去剪辑成“受欺负”的新闻素材。可他们刚进入南海空域不久,就被中方海空力量全程锁定、警告、驱离,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连黄岩岛12海里都没摸到,灰溜溜调头返航。 这已经不是菲律宾第一次玩这种“带记者碰瓷”的把戏了。今年2月18日,菲方也曾派出一架C-208飞机,在未通报的情况下闯入黄岩岛上空,218秒内骤降920米,故意贴近正在执行任务的中方直升机飞行高度层。那次同样被南部战区依法依规跟踪监视并驱离。事后菲方却倒打一耙,称遭“危险拦截”,试图在国际舆论场博同情。可惜,真相经不起推敲——关掉ADS-B应答机、低空突防、搭载媒体,哪一项都不是“误入”能解释的。 让我担心的是,这类行动背后,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外部势力的影子。自2024年菲律宾与日本签署《互惠准入协定》(RAA)以来,日本自卫队获得了在菲境内开展联合训练的法律依据。今年,日本又通过“官方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机制,向包括菲律宾在内的多国提供所谓“非致命装备援助”。公开数据显示,菲律宾是最大受援国之一,但拿到的多是美军淘汰多年的RQ-11“渡鸦”小型无人机和老旧巡逻艇。这些装备续航短、抗干扰差,连基本海上监控都吃力,更别说应对现代海空对抗。 看起来,日本并非真心帮菲律宾提升防卫能力,而是想借其地理位置,在南海制造摩擦,分散中国在东海方向的战略注意力。这种“围魏救赵”的算盘打得响,但代价却要菲律宾自己扛。马科斯政府眼下正面临国内经济疲软、反腐压力加剧的困境,支持率持续走低。在这种背景下,对外强硬似乎成了转移视线的“捷径”。可问题是,真到了关键时刻,那些承诺“支持”的盟友靠得住吗? 现实很骨感。今年7月,马科斯访美期间试图争取更强安全承诺,但美方回应相当克制,甚至表示“中美关系稳定符合各方利益”。而日本呢?台风“海燕”过后承诺的援助至今仍有部分未兑现,民间早有微词。如今却鼓动菲律宾在主权问题上冒险,自己躲在后面喊“航行自由关乎日本生存”——这话听着慷慨,细想却透着凉意:你往前冲,我负责鼓掌。 反观中国这边,应对既专业又克制。黄岩岛周边早已形成由055型、052D型驱逐舰、海警船、运-9反潜机、翼龙系列无人机和空警-500预警机构成的立体监控网络。卫星全天候覆盖,雷达层层接力,任何未经许可的飞行器或船只,从起飞那一刻起就处于动态掌握之中。这次菲机刚升空,轨道上的高分光学卫星和海洋雷达卫星就已捕捉其轨迹;预警机实时引导歼-16前出拦截;海面舰艇同步进入战备状态。整个体系运转如钟表般精准,没有火控锁定,没有无线电干扰,仅靠标准程序化警告,就让对方知难而退。 这带来的好处包括:一是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二是避免局势升级,三是向地区释放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也有耐心守护和平,但底线不容试探。 一个明显的问题是:当某些国家把南海当作地缘博弈的棋盘时,真正受影响的是普通民众。菲律宾渔民本可安心作业,商人本可拓展对华贸易,游客本可享受两国免签便利。可一旦政客为短期政治利益绑架国家走向对抗,最终买单的还是老百姓。 我觉得,黄岩岛上空这10分钟的对峙,不只是技术碾压,更是一次战略清醒的展示。中国不主动挑衅,但也绝不容忍侵犯。如果有关方面真想维护地区稳定,与其依赖二手装备和口头承诺,不如回到对话协商的正道上来。毕竟,和平发展带来的红利,远比一场注定失败的“碰瓷秀”实在得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