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日本提出“历史上没有外军在日本本岛登陆并占领过”这个观点,作为自己底气的象征,但日本的“底气”,其实远不止易守难攻那么简单。 日本喊出 “本岛从没被外军登陆占领” 的说法,不少人觉得这只是地理优势给的底气,但深挖下来才发现,这背后藏着的门道比想象中复杂多了。 三万五千公里的海岸线看着唬人,实则满是陷阱,能让坦克平稳登陆的沙滩连二十块都凑不齐,剩下的不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就是能划开船底的锋利礁石,登陆舰要是硬闯,没等士兵上岸就得先遭重创。 这种天然的地理屏障只是基础,日本早就把海岸线打造成了层层嵌套的防御体系。现在陆自已经组建起 7 支岸舰导弹联队,光西部方面队就部署了 3 支,从离岛到九州本土形成梯次防御,远程导弹能覆盖关键航道和海上目标。 这些导弹部队可不简单,每个联队都有几十辆发射车,一次能齐射几十枚导弹,还能依托预设阵地打多波次攻击,分散部署的方式也让对手很难集中打击。更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在探索导弹和火箭炮、空基平台的协同战术,靠饱和攻击撕开防线,这套打法已经在实战演习中试过水。 再看历史上的防御布局,二战末期日本为了抵御盟军登陆,更是把岸防玩到了极致。当时全国部署了近八千门岸防炮,光 150 毫米以上的大口径火炮就有一千二百多门,东京湾、有明湾这些关键区域,都被交叉火力层层覆盖。 海上还有六千艘 “震洋” 特攻摩托艇和上百枚 “回天” 人操鱼雷,这些自杀式装备专门针对登陆船队,靠着高速冲撞和水下突袭制造威胁。空中则有三千架飞机待命,其中八成都是神风特攻机,冲绳战役中就靠着这种自杀式攻击,击沉击伤了美军三百多艘舰艇。 地形上的优势还不止海岸线,日本 75% 的土地都是山地丘陵,本州岛中部的山脉海拔超三千米,就像一道天然的内陆屏障。这种地形让大规模机械化部队根本没法展开,坦克开不进峡谷,大炮难以上山,进攻方只能靠步兵逐山争夺。 二战时硫磺岛战役就是最好的例子,日军把整座山挖成了地道堡垒,美军原本计划五天拿下,结果打了三十多天,伤亡人数反而超过了日军。要是真登陆本岛,面对更密集的工事和更复杂的山地,进攻难度只会成倍增加。 而且日本的防御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现在其导弹部队正逐步融入美军的 “联合全域指挥控制” 系统,能和美军的巡航导弹、防空导弹协同作战。 加上四国、北海道等岛屿之间的海峡天然分割,就算突破了海岸线,也很难快速向内陆推进。从天然地形到人工防御,从历史布局到现代协同,多重因素叠加之下,才让日本有了这样的 “底气”。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