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据报道,乌克兰绝大多数人反抗意识强烈,拒绝领土让步。另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副外长也

据报道,乌克兰绝大多数人反抗意识强烈,拒绝领土让步。另据媒体报道,俄罗斯副外长也宣称俄罗斯不会改变立场也不会做出任何退让。这可如何是好,俄乌战争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所有人都看不到希望包括俄乌双方,只有持续的消耗,你们都在为什么而战? 昨晚我跟两个朋友视频,一个在利沃夫做志愿者,另一个在莫斯科跑外卖。屏幕两头都很安静,没人敢先问“最近好吗”。一个把窗户贴了胶带,背包里塞着急救包;另一个说订单在掉,街上有人忽然不见了,第二天听说去训练营了。 他们都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还能结束吗?我没敢回“能”,也不想回“不能”。我只问他们,今天有没有吃到热饭。 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人把胜负当成地图上的颜色。可对普通人来说,胜负是停电几小时,是孩子能不能去学校,是夜里能不能睡到天亮。有人谈边界线,有人谈战略缓冲,但醒来第一件事是看消息:有无新的炮击,有无新的名单。 这场事为什么拖这么久?我不是决策者,但能看见几条锁链。一个是安全感的错位,谁都怕自己退一步,被对方当成弱点。一个是面子,任何一边说“停一下”,都会被骂。还有一个是惯性,机器启动后,刹车总比油门难按。 我问利沃夫的朋友,街上还开着店吗。他给我发了一张照片,街角新开了一家小面包店,灯很暖。他说他们去买了两个面包,排队的人不说话,只盯着烤箱。过了中午,警报响了,店门关了半天,晚上又开。人还是去,面包还是香,但每个人走得更快。 莫斯科那位说,他们的群里有人发了招聘信息,也有人发募捐链接。有人骂,有人删,有人装作没看见。他说最近不敢聊政治,只聊天气和猫。他的猫这两天不吃东西,他怀疑是紧张。 我收到一条短信,只有坐标和一个字:到了。我问是哪位朋友发的,他没回。我盯着那串数字想了很久,突然觉得,我们习惯把生命变成坐标,把情绪变成图表,以为那样就能控制风险。其实不过是自我安慰。 很多人问我,谁该先迈第一步。我给不到标准答案,但我知道,先迈的那个人会被骂,会被怀疑,会被贴标签。问题是,如果没人愿意被骂,普通人就要继续被炸、被征召、被离散。你更愿意哪一种骂声,还是更愿意哪一种沉默? 也许终点不会是某一天的胜利消息,而是某个不起眼的夜晚,双方把火力降了一格,先停一下,先让补给走起来。第二天仍会吵,仍会互相指责,但孩子能去学校,老人能拿到药,这种“赢”,在很多人心里是更真实的。 我的看法很简单:不管立场怎么站,别把普通人的苦当成谈判筹码。每一个被拉长的月都是具体的生活,每一条评论后面都是一个家。强硬不是不要,但强硬如果只剩口号,最后谁都没有台阶下。 两个朋友最后跟我说了各自的决定。一个准备离开,说不想再听警报;一个选择留下,说有人需要他。他们都让我别发名字,因为害怕。我答应了,也把他们的担心留在心里。 如果那一步迟迟走不出去,和平会不会像那家面包店的灯,时亮时暗?这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希望下一次他们视频时,第不是“最近好吗”,而是“今天还想吃什么”。这句话听起来普通,却是最难得的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