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日关系紧张,就在中国最需要国际社会的力量,来给日方施压的时候,巴基斯坦却无动于衷。 中日关系因领土主权、历史认知等问题陷入紧张,不少人都在盼着“巴铁”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可盼来盼去,巴基斯坦官方始终没针对日本发出具体声援声明。 这事儿让一些网友觉得纳闷,甚至有点失望,可要是摸清巴基斯坦当下的处境,就知道它的缄默不是不仗义,实在是自家的难处堆成了山。 巴基斯坦的经济刚从悬崖边上拉回来,根本经不起外交上的风浪。要知道前两年巴国通胀率一度飙到29%,外汇储备连进口石油的钱都快凑不够,是中国一次次伸手才帮它稳住局面。 2024年情况总算有了好转,股市涨成全球第二,通胀率降到4.1%,外汇储备也回升到95亿美元,总理谢里夫刚推出“巴基斯坦腾飞”五年经济计划,满脑子都是怎么吸引投资、拉动出口。 而日本恰好是它不能得罪的经贸伙伴——2024年5月日本高级商务代表团访巴时,明确承诺要扩大投资,谢里夫政府专门成立委员会解决日方企业的难题,双方在汽车工业、农业技术等领域都有实打实的合作。 巴国要是这会儿硬怼日本,万一日方撤资或暂停合作,刚有起色的经济很可能再次崩盘,普通民众的饭碗都会受影响,这种代价它真的付不起。 经济上的紧巴还只是一方面,更让巴基斯坦分身乏术的是国内的安全烂摊子。2025年刚开年,俾路支省就发生了客运列车被劫持事件,“俾路支解放武装”这类恐怖组织频频作乱,光是2024年巴军警就开展了近6万次清剿行动,才算把恐袭势头稍稍压下去。 更让人揪心的是,恐怖分子还把矛头对准中巴合作项目,2024年10月卡西姆电站的中方车队就遭遇自杀式袭击,造成中方人员伤亡。 现在巴基斯坦把保护在巴中国人员和项目安全当成首要责任,军方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俾路支省的全面军事行动上,还要重新激活国家反恐局整合情报力量,实在没多余精力再在国际上跟日本公开掰扯。 对巴政府来说,与其空喊口号声援中国,不如把兵力用在守护中巴经济走廊上,这种实际行动比表态管用得多。而且巴基斯坦的外交也得算笔细账,不能凭感情用事。 它作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刚主办完上合组织政府首脑会议,正想借着多边外交提升国际形象。巴国的外交策略向来是“多条腿走路”,既跟中国保持全天候合作,也得跟周边国家、发达国家维持平衡。 日本这些年虽然没少跟着美国搞小动作,但对巴国也有实际投入,比如在旁遮普省建水电站、搞农业合作,这些项目都关系到当地民生。 要是为了声援中国就跟日本彻底闹僵,不仅会断了一条投资渠道,还可能让美国借机拉拢日本给它施压,本来就复杂的地缘环境会更棘手。 其实熟悉中巴关系的人都清楚,巴铁的支持从来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落在实处的行动。2025年2月中巴联合声明里,巴方明确谴责涉华恐怖袭击,承诺用“零容忍”态度保护中方利益,这种在核心利益上的站队,比任何公开声明都有分量。 国家之间的外交本来就不能用“兄弟义气”简单衡量,巴基斯坦总理办公室的官员私下就说过,“硬气表态容易,可后续的经济损失、安全风险,最终都要老百姓承担”。 现在的巴基斯坦,就像一个刚缓过劲来的家庭,一边要抓紧挣钱过好日子,一边要防着家门口的坏人,能稳住自身局面不给中国添麻烦,就已经是最大的支持。 等到它经济再稳点、安全再好些,不用别人催,自然会在国际舞台上跟中国站在一起。毕竟中巴关系的根基,从来不是靠一时的声援堆砌的,而是几十年风雨里攒下的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