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乌克兰走到如今地步,罪魁祸首不是美西方国家,更不是俄罗斯! 现在一说起乌克兰,

乌克兰走到如今地步,罪魁祸首不是美西方国家,更不是俄罗斯! 现在一说起乌克兰,不少人都觉得可怜,但要说这局面是谁造成的,最该负责的还是乌克兰人自己。别光怪外部势力掺和,要是当初自己选对了路、做对了决策,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份田地。 这事得从2013年说起,当时的总统亚努科维奇犯了个致命的摇摆病——一边是俄罗斯给的真金白银和能源优惠,一边是欧盟画的“民主大饼”,他硬是把国家当成了讨价还价的筹码。 先是承诺和欧盟签署贸易协议,吊足了西方派的胃口,转头又因为俄罗斯暂停优惠天然气供应就立刻变卦,这种朝三暮四的操作直接点燃了基辅的街头抗议。 面对民众情绪,亚努科维奇既没拿出强硬管控措施,也没做好妥协让步的准备,最后干脆卷铺盖跑到俄罗斯,把一个烂摊子丢给了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上台后的操作,更是把“作死”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这群亲西方政客似乎觉得只要抱紧欧盟和北约的大腿,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完全不顾及国内4000万人口里,有近三成是俄罗斯族,更忘了国家60%的天然气都要从俄罗斯进口这个基本盘。 他们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俄语的官方语言地位,等于直接扇了东部民众一个耳光;紧接着高调宣布要加入北约,把军事防线直接修到俄罗斯家门口。 这种激进到不计后果的政策,直接把克里米亚逼到了绝境。2014年3月的公投里,82.71%的投票率中,96.6%的人选择加入俄罗斯,这个数据不是俄罗斯“胁迫”出来的,而是乌克兰政府用愚蠢政策推出来的。 克里米亚的脱离只是开胃菜,顿巴斯地区的战火才是真正的噩梦,而这把火同样是乌克兰自己点燃的。 2014年4月,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的民众效仿克里米亚发起抗议,要求获得更大自治权,临时政府的回应简单粗暴——直接派军队镇压。 这种“以武力解决内部矛盾”的做法,瞬间把民众不满变成了武装冲突,民间武装和政府军打了个昏天黑地。 国际社会好心撮合,2014年和2015年两次达成明斯克停火协议,给了乌克兰喘息的机会,可无论是当时的波罗申科政府还是后来的泽连斯基政府,都没真正想过执行。 泽连斯基2019年上台时,明明承诺要通过谈判解决东部问题,可刚拿到西方援助就翻脸,2021年公开宣称明斯克协议“无效”,这种出尔反尔的操作,彻底堵死了和平的大门。 如果说政治决策的糊涂是根源,那经济上的混乱就是加速崩塌的催化剂,而腐败则是插在乌克兰心脏上的尖刀。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乌克兰的粮食出口曾经是经济支柱,可因为和俄罗斯关系破裂,俄罗斯对其农产品实施限制,加上国内基础设施被战火摧毁,粮食出口量在2014年后暴跌三成,无数农民破产。 2023年,时任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因为军需采购虚高丑闻被迫辞职,可接替他的机构更离谱——2024年审计显示,国防采购局短短三个月就超支1亿多美元,不少中标企业连生产设施都没有,纯属空手套白狼。 拿着西方的钱中饱私囊,前线士兵却缺枪少弹,这种“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操作,比敌人的炮弹更伤人。 泽连斯基的上台,本被寄予厚望,毕竟一个喜剧演员最懂如何迎合观众,可他却把治国当成了演小品,只重表面功夫不重实际效果。 为了讨好西方,他在国内搞“去俄化”运动,推倒苏联时期的纪念碑,禁止播放俄罗斯歌曲,甚至要求东部地区民众改用乌克兰语,这种极端的民族政策进一步撕裂了社会。 军事上更是病急乱投医,放着成熟的大型武器商不用,非要从2000多家混乱的供应商里采购,结果要么拿到劣质装备,要么根本收不到货。 如今的乌克兰,男性人口大量流失,要么战死要么逃兵,强制征兵都抓不到人;经济全靠西方援助输血,2024年的GDP比2013年缩水了近一半;国土上的弹坑比公路还多,曾经的工业城市变成了废墟。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终局谈判”,更是把乌克兰决策层的摇摆不定暴露无遗。一会儿宣称要“战斗到最后一人”,一会儿又派代表和俄方接触,一会儿讨好美国要武器,一会儿又抱怨欧洲援助不到位。 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让西方逐渐失去耐心,不少国家已经开始削减援助,毕竟谁也不想把钱花在一个连自己要什么都不知道的国家身上。 说到底,乌克兰的悲剧从来不是外部势力强加的,而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放着平衡东西方的中立道路不走,非要一头扎进地缘博弈的漩涡;放着内部民族和解的机会不用,非要用武力激化矛盾;放着清廉高效的治理不用,非要让腐败蛀空国家根基。 如今的局面,与其说是大国博弈的牺牲品,不如说是自己亲手埋葬了自己的未来,这怨不得别人,只能怪自己当初选路的时候,闭着眼睛往沟里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