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名无学历、有犯罪前科的女子,竟在海南省琼台师范学院潜伏 18 年,一路评职称、获违规提拔至系主任、挂职副院长。当教师队伍实名举报其造假及校领导腐败后,不仅未获公正处理,反而遭到强制停课、非法审讯等系统性打击报复。这起涉及高校管理层、司法机关、教育相关部门的连环丑闻

造假帝国:18 年 "伪博士" 的晋升之路
2025 年 9 月,琼台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系原系主任潘某玉因学历造假被依法逮捕,但其背后的造假链条与利益纠葛才逐渐浮出水面。
经查,潘某玉的本科、博士学历及文学博士学位均系伪造,却能在琼台师范学院任职长达 18 年。在此期间,她构建了一套完整的 "造假体系":设立名师工作室、声称主持及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省级教改等 7 项课题,出版专著 4 部,发表核心论文 10 余篇,还自封 "海南省国培、省培计划核心专家"" 海南省 ' 十四五 ' 教育现代化规划核心专家 " 等头衔。
然而经海南省教育厅、琼台师范学院多方核实,这些光鲜的学术成果与专家头衔绝大部分子虚乌有。省教培院明确答复,从未设立省培专家库,也未授予潘某玉相关称号;教育部 "国培计划" 专家资源库中,亦无其名。潘某玉凭借这些虚假身份,骗取了副教授待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国培项目专家等职务与资源,还凭借不正当利益交换快速晋升至挂职海口市教育培训院副院长。
更令人震惊的是,潘某玉还涉嫌长期校内外实施诬告陷害行为。她涉嫌使用 "132738897xx" 等虚拟号码恶意匿名举报校内外公职人员,为己谋利,操控微信公众号 "暖风" 伪造聊天记录,恶意诬陷同事存在不正当关系,制造事端谋取职务,并将伪造材料提交至执法部门干扰司法公正。海南省律师协会的调查证实,相关虚假举报材料均由潘某玉自行提交。
权力保护伞:校领导主导的包庇与报复
潘某玉的 "成功",离不开琼台师范学院管理层的长期公然包庇。某校长、某副校长为其核心 "保护伞",全程涉嫌参与违规操作与打击报复。
在人事任用方面,某校长、某副校长涉嫌违规提拔潘某玉,不足两年便将其从普通教师推至系主任、挂职副院长岗位,涉嫌为潘某玉违规犯罪、伪造证据提供“庇护”。某副校长甚至涉嫌向潘某玉提供 "暖风" 账号诬告截图,并共同向司法机关作伪证,企图帮助其脱罪。某校领导明知潘某玉存在严重问题,仍违规推荐其挂职,并对其学历造假、经济犯罪等情况置若罔闻。


2025 年 6 月,潘某玉在学校工作群公然辱骂林某为 "人渣"" 烂人 ",威胁" 去考场扇你 "等威胁恐吓言论,林某向校内多部门投诉却石沉大海。潘某玉被捕后,校领导不仅未反思整改,反而加紧掩盖真相:某副校长指示人事责任人严密监控林某等相关教师言论,要求删除朋友圈帖子;某校长主持党委会议,以" 内部决议 " 为由对林某等人强制停课,既无合法合规的程序也无合法合规的公开书面文件,也无事实依据。
更严重的是,某校领导还向桂林洋高校派出所诬告林某 "诽谤",授意警方对其实施非法审讯 —— 限制人身自由、切断外界联系,按刑事案件流程强制采集 DNA 与指纹,并以 "拘留" 相威胁逼迫调解,最终对林某以诽谤、损害校领导名誉干扰学校正常秩序为由作出罚款 500 元的行政处罚。这份编号为美公(高校区)行罚决字 [2025] 20067 号的处罚决定,被指无视证据事实,涉嫌枉法行政。

多部门失职:监督体系全面失灵
这起恶性事件的发生,暴露出多个监管环节的严重缺位。
琼台师范学院人事处、组织部等相关部门18年来未按规定核查潘某玉的学历与犯罪前科,导致其长期潜伏,违反《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教师法》相关规定。面对教师维权,人事处不仅推诿不处理,还受校领导指使非法干涉教师言论自由。
桂林洋高校派出所未核查举报内容真实性,便滥用司法程序对举报人实施处罚,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人民警察法》,沦为权力打击报复的工具。
维权困境:举报者的 600 天生死抗争
自 2025 年 9 月公开举报以来,林某等教师的生活陷入绝境。他们被强制停课至今,失去正常教学资格,被贴上 "诽谤者" 标签,被降级、调岗处分。
长期的威胁恐吓与打击报复,让举报者们身心俱疲。林某的家庭分崩离析,工作、生活及精神均濒临崩溃边缘。"我们只是想揭露真相,却遭到了全方位的打压",林某表示,校领导的所作所为,彻底打破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教育底线。
专家指出,这起事件绝非个案,而是权力庇护下系统性腐败的缩影。无学历有前科者能在师范院校潜伏 18 年畅行无阻并获提拔,公权力沦为打击举报人的工具,监督机制全面失灵,不仅严重损害高校,更动摇法治根基。若不及时纠正,将形成 "举报必遭报复" 的恶劣风气,影响海南基础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从“无学历者潜伏高校18年”的荒诞,到“举报者反遭司法胁迫”的困境,琼台师范学院此案已不仅是一校之弊,更是照向整个监督体系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出了什么,值得社会持续追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