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盘朝鲜战争时,一位美国退役将军曾经指出,美国曾有一次绝佳机会,在朝鲜战场彻底击败志愿军。
而这次短暂的机会,就出现在1951年4月第五次战役打响之后。
表面上看,志愿军则通过补充兵员,总兵力增至95万人,形成了对"联合国军"的东西夹击之势。
但便面上的突飞猛进,却暗藏着诸多凶险。
美国这时换上了一位军事奇才——马修·邦克·李奇微。
这个美国陆军上将,无论走到哪里,腰间都挂着一枚手榴弹的。
与于麦克阿瑟的骄傲和高调不同的是,李奇微此人素以心思缜密著称,更兼军事指挥才能卓越。
在他正式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不过短短数月之间,原本如同丧家之犬般仓惶南撤的"联合国军",竟奇迹般扭转了战场颓势。
这支此前被志愿军凌厉攻势打得节节败退的联军部队,不仅稳住了阵脚,还从原本被迫放弃的"三七线"区域逐步推进,扭转了战场上被动的局面。
美军利用机械化优势向我志愿军展开了疯狂的反扑,高歌猛进的志愿军,一下子变得危机四伏。
一旦战线崩溃,志愿军将前功尽弃,甚至有全面崩盘的风险。
并且随着战役的深入,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