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会理会议上,为何只有周恩来和朱德坚定支持毛泽东?

遵义会议前夕,我党在李德博古等人的不切实际指挥下刚经历了“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队伍损失严重,一度锐减到二分之一,这是共产

遵义会议前夕,我党在李德博古等人的不切实际指挥下刚经历了“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队伍损失严重,一度锐减到二分之一,这是共产党历史上面临的最为艰难的时刻。

对于党内高层来说,不但要扭转战局,带领红军队伍闯出国民党的包围圈,还要提升红军的士气,关键时刻遵义会议的召开迅速确立了毛主席的核心领导地位,为接下来我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诸多决策是正确的,四渡赤水的成功也解决了我党当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遵义会议并未彻底解决我党在当前形势下的所有问题,短短4个月后会理会议的召开也宣告着党中央对战略局势的重新审视。

那么这场会议究竟发生了什么,周总理和朱老总等人的态度又如何呢?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的争论和交锋远远不是历史书上那一笔带过的概括所能讲完的。

1935年的1月注定要比以往的冬日更加寒冷,长征以前中央红军的主力队伍人数在86000人左右,而到了1935年初,主力队伍已经锐减到了3万人左右。

这其中还有不少受伤的伤员,人数锐减不是红军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当时在红军驻扎地四周已经完全被国民党包围,可以说那时的蒋介石对于取得战争的胜利势在必得。

张闻天,这位共产党早期的领袖连续几个夜晚睡不着觉,他多次和周恩来商议,未来共产党该走哪条路,红军的下一步又该怎么办,究竟还要不要听李德博古的,可是不听他们的让谁来掌控全局,周恩来、张闻天甚至朱德都不是最合适的人选。

在遵义会议前一天晚上,张闻天找到了毛泽东。

那时的主席刚被剥夺了在全党全军的指挥权,可谓是处在人生的最低谷....

张闻天和毛主席交谈了整整一个晚上,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红军要走什么道路,再到未来和国民党的相处方式,张闻天被毛主席的思想所深深吸引,也是这个晚上促使他第二天遵义会议的决定。

张闻天本身和博古和李德是没什么矛盾的,他知道这两个人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打败仗是谁都不想发生的事情,这并不代表他们二人故意消耗中国红军的有生力量,但是从现在来看他们两个人确实不适合中国发展的共产道路,不能再任由他们执行错误路线下去了。

博古首先代表中央对自己的错误指挥作出检讨,但是在党内指挥上博古并没有放权,仍然要坚持当前的路线不动摇。

随着周总理作完报告之后,会场陷入了一阵沉寂,大家都在等着看张闻天等人的下一步打算,是继续李德博古的领导,还是重头再来。

张闻天站起来言辞激烈的否定了李德博古等人的“左”倾路线错误,说到最后张闻天提出:“我觉得毛泽东行,我支持他。”

张闻天说完会场响起了掌声,周恩来、陈云和朱德等人迅速响应。

陈云说:“过湘江的错误教训绝对不能再度重演,‘三人团’的领导必须作出改变,我们没有太多的机会了,希望大家慎重考虑,这是决定红军队伍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陈云的话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深思,在周恩来和刘少奇等一众党内领导的坚持和推举下,毛泽东成为了中央常委,为下一步红军的方向作出了关键性的改变。

会理会议召开背景

遵义会议之后,虽然毛泽东的党内位置依然排在周恩来之后,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实际上已经确定毛主席在全党全军中第一位的指挥地位了。

毛主席打响的第一次战役是土城战役,不可否认的是毛主席在恢复指挥权后的第一场战役是失败的,但不得不说情报的失误和红军当前的处境各种问题也是造成这场战役失败的一大因素。

这次失败可是让博古等人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开始在党内大肆传播着不和谐的声音:“不是说毛泽东厉害吗,他的经验主义现在来看也不怎么样,这不还是打败仗吗。”不过很快这些唱反调的人就彻底闭上了他们的胡言乱语。

随着一渡、二渡赤水战役的胜利,红军的信心又回来了,不少人认为红军很快就要走回正轨之上,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其中完全依赖于毛主席独特的战略指挥,胜利助长了一些人不切实际的骄傲情绪。

在此后不久的苟坝会议上,党内所有高层领导都同意攻打鼓新场,只有毛主席一个人反对,有些不明真相的干部甚至提出罢免毛主席前线总指挥的职务,由彭德怀担任,好在最后主席争取到了有关情报,这才打消了大家轻敌冒进的想法。

紧接着,毛主席三渡、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彻底奠定了他在党内军内无可撼动的地位,红军不仅跳出了国民党的包围圈,还极大的保存了有生战斗力量。

在党内迅速成立了以周恩来、王稼祥和毛泽东为首的三人军事团,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有很多问题仍未彻底化解。

四渡赤水确实是神来之笔的伟大战略构思,但在实际进行中,红军战士们每天都在和敌人兜圈子,实际战场上的战斗减员连非战斗减员的一半都不到。

这一避战的行为让很多红军战士不知所然,很多战士每天要在山里走上百里路,一道命令下来一会儿从东到西一会儿从南到北,整支队伍晕头转向。

就连林彪、杨尚昆等将领都苦不堪言:“不走直路偏走小路,这样兜圈子兜到最后不被敌人剿灭,自己先毁灭了。”

当一份基层官兵意见汇总文稿经刘少奇、杨尚昆共同签发后交到了毛主席手中时,毛主席同时认为有必要在全党全军内召开一次集体会议,尽快统一思想。

战略思想的重新确定

5月中旬,红军在会理县城吃到了一次败仗,毛主席提出召开党内扩大会议刻不容缓,在遵义会议刚刚结束4个月后,会理会议的召开无疑无疑代表着党内当前面临的新形势下的种种问题。

这天下午,会议室内气氛紧张,一向温文尔雅的周总理对林彪等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可以说除了朱老总和周总理外,党内这些军官将领对主席一系列行为颇有微词,有人甚至提出了“能者干,少数服从多数”这样的极端思想。

尤其是当谈到林彪提出要求更换前敌总指挥时,周总理把四渡赤水背后毛主席是如何作出精密计划,以此应对蒋介石四十万大军的整体作战思路全盘托出,这些将领才知道在这背后毛主席惊人的战略构思和战术素养有多精妙。

这些话说完后林彪等人全都低着头一句话都不说,回顾四渡赤水的关键时期,为了确保行动的绝对秘密和准确,敌情情报和我军战术仅仅限于毛周朱三个人知道,就连党总负责人和有着军事指挥权的张闻天和王稼祥都被保密。

所以在会理会议召开前夕,朱老总和周总理这两位基本知道全部真相的领导人才会对林彪等人的做法如此气愤。

当天晚上毛主席的情绪也十分激动,让他感到困惑的不只是别人对他的误解,更多的是对当前红军形势大家的错误预计。

在场的所有高级干部,不只是林彪,就连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和彭德怀等人都受到了主席严厉的批评。

平心而论当时毛主席因为面临的局势紧张,对彭德怀等人的批评存在一定的误解,尤其是像彭老总没有在刘杨二人草拟的电报上签字,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二人的矛盾,但对于这些批评,所有人都没有半句反驳。

其实从两方面来说,毛主席和周总理及朱老总为了确保战术的正确得当,向所有人隐瞒了作战实情,极大程度的避免了机密泄露,这也是这三个人为什么促成召开这次会议并对很多将领提出批评的主要原因。

而这些受到批评的将领虽然有的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误解,但从知晓一切真相之后的全盘角度考虑来看,他们知道自己被批评根本比不上前段时间毛主席在多方不被理解和信任下的压力,这也证明了这些将领高度的责任感和践行共产主义信念的理想和初衷。

结语:

从实际角度来看,会理会议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遵义会议,在这场会议之后,全党全军更加紧密的团结在毛泽东同志身边,不仅彻底消除了一部分同志对主席的不信任,更为之后共产主义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再后来不管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毛主席的雄才伟略又再一次得到充分证明,也正是他才领导着新中国走上伟大复兴的道路。

史料来源:[1]杨振保:略论会理会议的重要作用[J].南都学坛,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