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你看,人人的舌头都是软的,但有时说出去的话,比刀子还硬。
到头来,关系走向紧张不说,甚至走向分裂都有可能。
其实,一个睿智而聪明的人,都知道少说话。
所谓少说话,不是让自己沉默寡言,而是懂得在恰当的时候管住自己,闭上嘴巴。

多言多败,古有明训
其实,我们一旦话说得越多,漏洞就越多。
尤其在你不熟悉的场合,你说得越多,就越容易惹事。
不如及时克制自己,选择沉默,这可比抢答更显智慧。
即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也因为自己管不住心里话,说多了一些话,把自己的处境搞得很被动。
就好比说早年落魄时,他曾到一农家躲避追兵。
恰恰自己遇到了一个善良的农妇,给他吃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
哪怕这种美其名曰珍珠翡翠白玉汤,实则里面其实只有剩饭、青菜、豆腐煮成。
但是,朱元璋登基后,那些山珍海味都吃腻了,突然一时甚是想念那碗汤。
于是命令多数人去做,重做,嘴巴说个没完,却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
《周易》里讲:“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其实,那些有福气的人,都是很克制,很沉默的。
而生活里那些话多的人,往往被人一听就显得轻浮。
真正的分量,不在音量,而在说话的时机和分量。
守口如瓶,方显格局
不该说的秘密,打死也不能说。
守口如瓶,这既是对自己的保护,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其实,能克制住自己的表达欲,能及时稳住自己,并且少说话的人,才是厉害的。
就像当年唐玄宗曾把宰相宋璟比作“有脚阳春”,意思是不管走到哪里,哪里就如春风般温暖。
但是,当他私下询问对朝臣的看法时,宋璟总是恭敬地回答:“陛下自有明断。”
宋璟从不在背后议论同僚,而且管得住自己的嘴。
凭借着自己这份谨慎,让他历仕四朝,屹立不倒。
曾国藩在家书中曾如此告诫子弟:“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守住自己的嘴,就是守住自己的风水。
因为当你知道如何管住自己的嘴巴时,其实就是在修为自己,打造格局。
甚至,当你足够成熟之后,就会发现沉默,有时比千军万马更有力量。
沉默,是最好的回答
实际上,面对他人的挑衅和误解,不解释,不争辩,往往是最有力的回击。
相反,如果总是控制不了自己,非要说个没完没了,甚至大吼大叫的时候。
那么,反倒容易把自己搞得疲惫不说,还容易把自己带领到一种更为被动的处境里。
思想家蒙田有句话说得好:“沉默较之言不由衷的话更有益于社交。”
当千言万语都显得苍白时,不如让事实替你说话。
因为很多时候,沉默才是最好的回答。
因为很多事情,不用你说,时间也自会证明一切。
说到底,少说话是一种修行,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
起码,能让你把耗在口舌上的精力,节省下来,然后用来观察、思考和行动。
而且,当你学会用耳朵代替嘴巴,世界就会告诉你更多秘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