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照镜子的时候,突然在满头黑发中若隐若现着几根“银丝”,心中难免会“咯噔”一下,感觉年龄感一下就上来了。奈何在快节奏的当下,它已经不只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化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你以为只是偶然,其实这可能是身体给你的警告。那么哪些人更容易提前出现呢?
一、白头发是身体给你的什么警告?决定我们拥有一头乌黑亮发、迷人金发或是棕发的关键,在于毛囊底部的黑素细胞。它们会持续不断地产生黑色素,并将其注入到发根中,随着头发的生长,均匀的分布在头发内部,赋予了我们独特的发色。
就比如当真黑素高比较多的时候,发色就会呈黑色或深棕色;当其减少,褐黑素相对增多的时候,发色就变成了金黄色或浅棕色。
其生长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周期规律(生长期、退化期和休止期)。
在生长期(约2至6 年)中,毛囊处于高度活跃的状态,底部的黑素细胞不断制造黑色素,为新生的头发提供充足的色素,所以在这个阶段它一般都是处于颜色鲜艳,富有光泽的状态中。

随着时间推移,就会进入退化期(约15—20天),它的生长速度开始慢慢放缓到停止,毛囊也会开始萎缩,黑素细胞的活动也相应减弱,制造黑色素的速度逐渐减慢。
在这个阶段,它的生长动力逐渐消失,为进入休止期阶段做准备,此时它已经完全停止生长,与毛囊的连接变得松弛,最终会脱落。同时,毛囊进入休息状态(约90天),之后会重新进入生长期,开始新一轮的头发生长。
其实,发色一般都是很稳定的,当它长出后,除非经过化学处理(如染色),一般不会过早的“褪色”。如果发生了,那很可能是黑素细胞出了问题。就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受到某些外界因素(如遗传因素、营养缺乏、内分泌失调等)的影响,黑素细胞干细胞的活性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完全耗尽或死亡。

当没有新的黑素细胞补充进来时,毛囊中能够制造黑色素的黑素细胞数量就会逐渐减少,导致黑色素生成不足。同时,它的输送依赖于毛囊中的一些特殊结构和细胞,如果这些结构或细胞受到损伤或影响,就会阻碍正常输送,新长出来的头发就会因为缺乏色素填充而变成白色。
所以,平时一提及白头发,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老了”,但其实远不止如此,它更像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尤其是以下五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二、注意:这5类人容易提前出现白头发第一类:有“少白头”遗传基因的人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当同龄人还是一头乌黑秀发的时候,有些人却早早的布满了银丝,仿佛岁月这把“杀猪刀”在他们的发间提前留下了痕迹。研究发现,他们多携带与白发早现相关的特定基因(如IRF4基因等)。这些基因会影响毛囊黑色素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功能活性,它们会发出错误的指令,使黑色素细胞比正常人的更早衰退,他们的头发常常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失去色素,逐渐变白。
基因不仅决定了我们的外貌特征,还决定了身体处理氧化应激的效率。也就使得有少白头遗传倾向的人,其毛囊细胞的防御能力较弱,更易受到自由基等有害物质的累积性损伤。

同时,它们的自我修复能力也相对较弱,无法及时修复受损的部分。这使人体维持发色的毛囊,提前进入了老化状态,无法正常为头发提供色素,白发便早早的出现了。
而且一些有“少白头”遗传基因的人,他们的皮肤还会比较敏感,就像一层薄弱的保护膜,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出现红肿、瘙痒等症状;同时他们也更容易患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甲状腺疾病等)。
所以,对于有“少白头”遗传的人来说,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如果在短期内(如1 - 3个月)白发突然急剧的增多,即便有遗传的背景,也不要大意,这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建议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第二类:营养摄入不均衡的人
再有,营养摄入不均衡也是其提前变白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蛋白质作为头发的主要构成成分,一旦摄入不足,便会使其变得脆弱易断,同时也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合成,使发色变白。
维生素B族(B1、B2、B6、B12、B7和B9等)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对维持毛囊功能与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尤为关键,一旦缺乏会使毛囊细胞更新缓慢、黑色素细胞功能紊乱;而维生素c、维生素e则凭借其超强抗氧化能力,可保护毛囊细胞免受自由基损害,延缓毛囊老化进程。

而在矿物质方面,铜元素的缺乏会直接抑制黑色素细胞的活性,导致色素生产停滞;铁元素的缺乏则会影响毛囊的氧气供应,使其正常功能减退;缺乏锌元素则会阻碍毛囊细胞的正常分裂与再生,促使白发提早出现。
除了直接引起白发,长期营养不均衡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就比如缺铁可能导致贫血,伴随面色苍白、乏力头晕;B族维生素严重不足可能引发皮炎、舌炎或神经系统异常。如果白发增多同时伴有脱发、发质枯黄、面色不佳、持续疲劳等现象,建议进行相关营养素检测。
却是缺乏了某些营养素,建议日常饮食中增加瘦肉、动物肝脏、深海鱼类、坚果、豆类和深绿色蔬菜等食物的摄入,或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营养补充,往往能从根源上改善白发问题。

第三类:精神压力大的人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当下,许多人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下,持续不断的承受着来自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多重压力。研究发现,长期过度的精神紧张会激活人体内复杂的应激反应系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释放出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它们不仅让我们心跳加速、精神紧张,还会大量涌入毛囊,对毛囊中的黑色素干细胞造成损伤。
同时,还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不断的损伤并加速黑色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致使新生头发因无法获得足够的色素补给,便会提前褪色。就好像平时生活中,有些人当面临重大压力事件的时候,突然间就一夜白了头一样。

而且,也会加速脱发的发生,如果同时长出白发又掉落黑发,整体看起来发色就会更加的苍白。同时,长期高压还会削弱免疫系统,使人更容易生病,扰乱内分泌平衡,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和心理问题的风险。
所以,当你在高压期间发现白发骤然增多,这可能就是身心发出的警示信号。此时,积极调整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规律运动、冥想练习、培养兴趣爱好或寻求专业心理支持来有效减压,这不仅是为了守护秀发,更是为了维护长久的健康。

第四类:长期吸烟、酗酒的人
吸烟、酗酒有害健康,人人都知,但生活中依然很多人烟酒不离身,这两者不仅侵蚀着人体内脏健康,也会慢慢改变头发的颜色。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糖头皮毛细血管长期处于痉挛,毛囊血液供应处于半缺血状态,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使黑色素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白发因此滋生。与此同时,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消耗大量B族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B12的缺乏与白发早现有明确关联;酒精还会干扰锌、铜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而这些元素正是合成黑色素不可或缺的原料。而香烟中的镉、铅等重金属成分以及酒精代谢产物乙醛,都会在体内引发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直接损伤毛囊黑色素细胞的DNA,加速其衰亡。

研究发现,同时具有这两种习惯的人,其发色变白的时间通常比单一习惯者提前3至5年,且白发密度更高。这种影响还具有剂量依赖关系,每日吸烟超过10支或饮酒超过50克(约相当于两罐啤酒)的人群,早生白发的风险显著增加。
不过,在毛囊黑色素细胞尚未完全死亡之前,改变习惯仍可能带来转机。戒除烟酒后,随着身体血液循环的改善和营养吸收功能的恢复,部分白发有可能逐渐恢复色素。所以,如果你过早的出现了白发,再排除了疾病所致之外,不如从戒烟限酒开始。

第五类:患有某些特定疾病的人
一些特定的慢性疾病在影响器官正常功能的同时,也会改变发色。
就比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或加减),甲状腺激素直接参与调节毛囊新陈代谢,甲亢会过度加速黑色素细胞的消耗与衰竭,而甲减则会导致毛囊整体营养供应不足,两者都会扰乱正常的黑色素合成周期,促使白发提早出现。

而恶性贫血患者则是由于维生素B12吸收障碍,也同样会出现特征性白发,同时因铁等关键营养物质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导致身体输氧能力下降,毛囊长期得不到充足氧气与营养,还会加速白发的形成;还有一些长期的胃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慢性腹泻)也会引起营养吸收障碍;而像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这类代谢性疾病,则会显著增加身体的营养消耗。
所以,有时候白发过早的出现可能是身体正被这些疾病所困扰,尤其是短时间内突然大量出现的,如果还伴随发力、体重异常等,就应积极就医,以明确病因。
三、发色变白后还有机会恢复吗?从科学角度来看,尽管头发变白的过程中已经耗尽的色素干细胞无法再生,但在一定条件下恢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这是因为色素干细胞可能并没有全部消失,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易感因素更多是加速了它们的消耗,而不是瞬间全部清除,如果仍有部分干细胞幸存,等到易感因素解除之后,它们就能继续为头发提供色素。
同时相邻的健康毛囊也可能提供支援,毕竟人的头皮上约有10万个毛囊,同一时间通常只有部分受损变白,如果周围毛囊仍健康,它们分化出的色素细胞有可能迁移到受损毛囊,帮助恢复色素的生成。

且年龄也是重要因素,年轻人的色素干细胞储备更充足,不容易被彻底消耗,恢复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当然,所有这些恢复的前提是易感因素完全解除。
如果发色在90天以内全部变白;或是家里没有“少白头”基因,但却在二十几岁就大量的出现白发,还是建议及时寻求皮肤科医生的帮助以排查潜在疾病。
而且,为了避免白发的过早出现,生活中我们尽量不要去烫发、染发;使用一些“三无”洗发水。可以经常按摩下头皮,并注意头部防晒。饮食上要均衡膳食,适当的可以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同时坚持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保证充足的睡眠、学会及时排解压力,最好可以戒烟限酒。

如果是已经长出了少许的白发,那从中医角度看来,两鬓白发多与肝胆火旺或肝气郁结有关,常伴有急躁易怒、口苦胁痛等症状,建议晚上11点前入睡,并可配合按揉太冲穴来疏肝解郁;
前额白发多提示脾胃虚弱,可能伴随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等,可通过规律饮食、食用山药大枣等健脾食物,并按揉足三里穴来调理;
头顶白发则多与肾气不足相关,建议适当多吃黑豆、黑芝麻等黑色食物,还可通过搓摩后腰部位来温肾壮腰。

总而言之:如果过早的出现白发,在想办法去掉它的同时,更应该反思下自己是不是最近压力过大,或是饮食不均衡,生活习惯不规律,以及是否存在一些疾病等。而且,最好不要见一根拔一根,这样很容易加重脱发。
参考文献:[1]刘宇航,肖志波.白发形成机制及研究前景[J].Chinese Journal of Aesthetic & Plastic Surgery, 2025, 36(1).DOI:10.3969/j.issn.1673-7040.2025.01.017.
[2]黄琼.少白头的形成和防治[J].家庭医学:上半月, 2017(6):2.DOI:10.3969/j.issn.1001-0203.2017.06.042.
[3]冯艳.白头发不会越拔越多[J].保健与生活, 201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