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俄刚在北京落座,重量级信号抛出:俄罗斯愿做中国“资源基地”

25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开幕,中俄能源高层密集亮相。就在外界还在猜测本次论坛会否传递更新的合作节

25号,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第七届中俄能源商务论坛开幕,中俄能源高层密集亮相。

就在外界还在猜测本次论坛会否传递更新的合作节奏时,谢钦突然抛出一句重量级表态——

“俄罗斯愿成为中国的资源基地。”

这句话的信息量有多大?一句话:不只是资源承诺,而是给整个欧亚能源格局换挡。

一、中国刚宣读主场贺信,俄方立刻“重话”回应

先看基本盘。

中国方面——丁薛祥出席,点得很明确:能源合作是中俄全面战略协作的核心领域。

俄罗斯方面——谢钦宣读普京贺信,诺瓦克补充讲话,给到的关键词是:第一供应国、长期合作、本币结算、联盟特征。

论坛还没结束,几个关键信号就已经很清晰:

1. 中俄能源合作从“长期稳定”升级到“战略绑定”

中国需要资源安全,俄罗斯需要出口方向,这不是简单的“买卖”,而是双向托底。

2. 俄方公开表态“资源基地”意味着方向已定

这个措辞冲击力很强,它不是“可以供”,而是“准备成为”。政治含义大于商业含义。

3. 俄方在北京讲这句话,本身就是外交动作

不是内部讲话,不是媒体采访,是在中国主场、在国际论坛上讲。这等于是对外公开宣布:俄罗斯的能源未来,核心在东方。

二、谢钦的发言“狠”在哪里?三点直指西方

谢钦的讲话,外界关注最多的有三部分。

(1)资源优势:俄罗斯天然是能源巨头

他说的几个数字很直白:

资源总价值接近 100万亿美元;

占全球碳氢化合物出口 15%;

有机储量替换率 >100%。

这套话术以前一般对欧洲讲,如今当着中国官员与企业家讲,等于公开确认:中国是俄罗斯优先级最高的合作对象。

(2)供应格局重排:欧洲退场,中国接盘

他提到的核心变化是:

过去十年,俄罗斯取代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20%份额)。

天然气同样超过20%。

“西伯利亚力量”“西伯利亚力量二线”正在进一步扩大绑定。

这几条不是愿景,是既成事实。这种稳定性,是欧洲市场给不了的。

(3)直接点名西方制裁:这是“反脱钩”的现实版

谢钦说:

西方制裁将引发其自身经济危机。剥夺他们对俄罗斯资源和中国零部件的访问,会削弱其技术和经济影响力。

这话基本等于把话挑明:西方要脱俄脱中?那就看谁先承受不起。

而且他说这句话,恰恰是在欧洲能源体系被高价天然气撕得四分五裂的时候——分量不言自明。

三、诺瓦克补刀:中俄能源关系不是贸易,是“联盟”

诺瓦克的发言把“资源基地”这句话进一步定性:

“中俄能源关系已呈现联盟特征。”

三个关键词非常关键:

1. 本币结算

规避美元体系制裁,是双方共同诉求。

2. 长期合同

这意味着供应、价格、运输都要“锁死稳定性”。

3. 基础设施联通

陆路管道会成为未来10年最重要的能源命脉。

一句话总结——双方准备从“买卖关系”升级成“命运共同体式能源绑定”。

四、中俄为什么在这个节骨眼上释放如此重磅信号?

简单讲:地缘政治的推动力超过市场价格本身。

1. 对俄罗斯:西向缺口必须东向填补

欧洲市场没了,俄罗斯不可能不找替代品。而中国是唯一能消化俄罗斯大体量化石能源的工业大国。

2. 对中国:资源稳定性比价格更重要

全球产业链重构,中国的能源需求只会涨不会跌。稳定供应链才是真正的战略安全。

3. 对全球:这是制裁推动下的“反向全球化”

西方越制裁,中俄越绑定。这不是简单的经济反应,而是地缘结构的重组。

五、外界的两种激烈解读:合作深化 vs “资源附庸”

这次论坛之所以引爆国际讨论,有一个原因——谢钦那句“资源基地”,在不同语境下有完全相反的解读。

(1)西方视角:俄罗斯“选边站队”

Reuters:认为这是俄罗斯在公开结盟中国。

Modern Diplomacy:担心形成绕开西方体系的“能源大动脉”。

他们最怕的,是中国获得一个稳定且廉价的超级资源后盾。

(2)俄国内“Z-patriots”群体的愤怒:担心沦为“原料殖民地”

很多俄语X用户在骂:“以前是欧洲殖民,现在是中国殖民?”

这其实反映了俄罗斯内部的结构性焦虑:与谁绑定是一回事,资源经济结构能否升级才是关键。

而谢钦的回应方式,很俄罗斯风格:“资源是我们的优势,我们提供资源是为了换产业链和市场。”

换句话说,俄方并不认为“资源基地”是贬义,而是现实选择。

六、这次论坛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三大收益值得关注1. 稳定的能源底盘

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都在深化,尤其是核电合作的成本优势明显。VVER-1200成本只有美式AP1000的一半,这是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2. 绑定式的大国合作

本币结算、长期合同、陆路管道,这些都不是短期行为。一签就是10年、20年。

3. 资源→产能→市场的“互补锁链”成型

俄罗斯提供资源,中国提供技术、设备与终端市场。这就是欧亚大陆版的“互惠分工体系”。

这套体系如果成熟,哪怕外部制裁再升级,都难以撼动。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6
用户10xxx06 2
2025-11-28 05:11
中国拒绝和任何国家资源绑定,因为资源供应的分散化多渠道是中国安全的保证,只有不和任何国家绑定,才能不受任何国家断供威胁,才能独立自主发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