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最后一天,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开始前,与中方展开了30分钟的会谈,当面提出四点。
这四点分别为钓鱼岛在内的东海问题、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问题、所谓的“日本人在华被拘”问题、中国进口日本水产品问题。

高市早苗当面要求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恢复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5天,高市早苗的要求就得到了满足。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7日报道,日本农相铃木宪和7日表示,11月5日当天,约6吨冷冻扇贝已面向中国出货。11月10日,日本计划向中国发送海参。
这是自2023年8月,中国因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而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以来,日本水产品首次对华出口。
中国曾是日本水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给日本渔业和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周边国家的抗议,悍然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作为回应,中国海关总署当天就发布公告,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数据显示,包括锦鲤在内的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额,2022年时还有871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占日本水产品全球出口额的约22%,到了2024年初,仅剩下约61亿日元,跌至约2%。后来,日本水产品对华出口额几乎清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此次向中国出口扇贝的出口商来自北海道,不属于中国禁令中明确的福岛等10个都县。
今年6月,中国已宣布恢复进口这10个都县以外的日本水产品,而此次扇贝出口,则是该政策的落地事实。

中日两国水产品进口问题的转机,出现在2024年9月20日。在当时,中国外交部发布消息称,中日双方就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我国表示,“中方将在有效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下的长期国际监测、和参与国的独立取样等监测活动实施后,基于科学证据着手调整有关措施”。
也就是说,日本需要允许中方直接到福岛相关海域进行海水取样监测,确认无害之后,中方才会考虑进口日本水产品。
从那以后,我国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恢复采取了分步骤、有条件的谨慎策略。2025年6月29日,我国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宣布有条件恢复日本部分地区水产品进口。

同时,海关总署还公布了449种获准进口的日本水产品名单,为具体实施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高市早苗上台还不到一个月,中日关系就已经遭到了波折。据外交部网站11月6日报道,11月3日,日本政府公布2025年秋季外国人受勋名单,其中居然包括“前台北驻日经济文化代表处代表”谢长廷。
日本要授予谢长廷“旭日大绶章”,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当即发出三连问,“给鼓吹‘台独’论调的人颁发勋章,不知道日方意欲何为?是否有意为‘台独’分子撑腰打气?到底想借此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什么信号?”

要知道,王毅外长在与日本新任外相通电话时,曾着重提醒日方“扣好第一粒纽扣”,强调历史问题和台海问题等是中日关系的根基。
高市早苗内阁若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其注定还会让中日关系再添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