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行业报告及权威数据分析,苹果、华为、小米三大品牌在国内市场的用户收入分布呈现显著差异,具体比例及数据来源如下:

一、苹果:高收入群体主导,两极分化特征显著
1. 高收入人群占比:35%(月收入>15,000元)
- 数据依据:第三方大数据分析平台「李零亿」2025年Q1报告显示,苹果核心用户中高收入群体占比达35%,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58%)及本科以上学历人群。美国消费者研究机构CIRP的中国市场调研亦印证,苹果忠实用户中年收入超107.7万元(约15万美元)的高净值人群占比达9%,显著高于安卓阵营。
- 消费驱动:iPhone 15系列起售价5999元,高端机型(如Pro Max)均价超万元,且用户年均换机成本比安卓旗舰高30%以上,形成天然的高收入用户筛选机制 。
2. 低收入人群占比:24%(月收入<5,000元)
- 数据依据:CIRP数据显示,苹果用户中低收入群体占比24%,主要为年轻学生及初入职场者,其购买行为受产品保值率(二手市场流通性强)及社交属性驱动。QuestMobile数据表明,4.43亿泛年轻人群中,62.3%的用户设备终端价格低于2999元,但其中使用iPhone的比例高于安卓旗舰。
二、华为:中高收入群体为主,高端机型溢价能力突出
1. 高收入人群占比:28%(月收入>15,000元)
- 数据依据:华为Mate 60系列用户画像显示,70%的用户月收入超1万元,其中Mate 60 RS(售价12,999元)用户中80%月收入>3万元。Counterpoint 2025年Q1报告指出,华为在5000元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达29%,用户以商务人士及企业高管为主,其消费决策更依赖品牌技术实力(如麒麟芯片、鸿蒙生态) 。
- 市场表现:华为2024年国内营收占比71%,高端机型(如Mate/P系列)贡献超60%利润,印证高收入用户对其溢价能力的支撑。
2. 中高收入人群占比:60%(月收入5,000-20,000元)
- 数据依据:「李零亿」报告显示,华为核心用户中中等偏高收入群体占比60%,年龄集中在25-44岁,注重摄影、续航及系统生态,尤其青睐Mate系列的商务属性。每日互动大数据显示,华为折叠屏手机用户中一线城市TGI(目标群体指数)达2.09,高消费水平特征值1.90,进一步验证中高收入人群占比优势。
三、小米: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盘稳固,高端化战略初显成效
1. 中低收入人群占比:65%(月收入<10,000元)
- 数据依据:「李零亿」报告指出,小米核心用户中5-10k收入群体占比35%,3-5k收入群体占比30%,以年轻男性、科技爱好者及学生为主,其购买决策高度依赖性价比(如Redmi Note系列2000元价位段占比显著)。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小米在2000-3500元价格段市场份额超40%,覆盖学生及初入职场用户 。
- 市场验证:小米2025年Q2智能手机平均售价1138元,其中Redmi系列占出货量70%,进一步巩固中低端市场地位。
2. 中高收入人群占比:35%(月收入10,000-20,000元)
- 数据依据:东方财富网研报显示,小米用户中10k以上收入群体占比35%,主要来自数字系列及MIX Fold折叠屏机型(售价5000-10,000元),其消费动机转向技术创新(如徕卡影像、澎湃芯片)。2025年Q3红米K90 Pro Max首销中45%用户选择顶配版(5499元),显示高端化战略带动中高收入群体增长。
四、数据权威性说明
1. 来源可靠性:
- 第三方机构:Counterpoint、CIRP、QuestMobile均为全球知名市场调研公司,数据覆盖手机销量、用户行为等多维度,被苹果、华为等厂商广泛引用 。
- 厂商财报:小米、华为公开财报及业绩电话会披露的收入结构、价格段占比等数据,与第三方报告形成交叉验证。
- 大数据分析:「李零亿」、每日互动等平台通过用户画像及消费行为建模,提供细分市场洞察,其结论与行业趋势一致。
2. 统计口径:
- 收入分层:以国家统计局2025年Q1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4515元为基准,结合手机价格带(如高端机型>5000元、中端2000-4000元、低端<2000元)划分高、中、低收入群体 。
- 用户定义:核心用户指近12个月内有购买行为的活跃用户,排除二手及非活跃设备。
五、市场动态与趋势
1. 苹果:通过iOS生态与高端定位巩固高收入用户,但需应对华为Mate60系列回归带来的竞争压力,2025年Q3中国市场份额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18% 。
2. 华为:凭借麒麟芯片与鸿蒙系统,高端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23%提升至2025年Q3的29%,但中低端市场受小米、荣耀挤压,需加速nova系列迭代 。
3. 小米:高端机型(5000元以上)销量占比从2024年的12%提升至2025年Q3的18%,但利润率仍低于华为(11% vs 22%),需平衡性价比与技术投入。
三大品牌的收入分布差异本质上是市场定位与产品策略的映射:苹果以高端溢价锁定高净值人群,华为靠技术创新争夺中高收入市场,小米用性价比覆盖大众消费。这一格局短期内难有颠覆性变化,但随着华为供应链恢复及小米高端化深化,2025年Q4市场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