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中医如何辩证治疗各种眩晕?(三)

7、温胆汤加减治疗类美尼埃综合征、眩晕。一女41岁,主诉:眩晕加重10日。现病史:5年前眩晕,先诊为类美尼埃综合征,后诊

7、温胆汤加减治疗类美尼埃综合征、眩晕。一女41岁,主诉:眩晕加重10日。现病史:5年前眩晕,先诊为类美尼埃综合征,后诊为脑梗、颈椎病。近10日眩晕重而住院,现头眩晕,沉重,闷痛,口苦而干,耳鸣,按之则减。既往糖尿病多年,现空腹血糖在7mmol/L以上,餐后2小时血糖在11mmol/L以上。血压高,用药维持,检查血压为130/98mmHg。血脂异常。

舌象:舌暗红,苔白而干。

脉象:脉弦细。

西医诊断:类美尼埃综合征,脑梗死,颈椎病,糖尿病。

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中阻。

立法:化痰定眩。

处方:温胆汤加减。陈皮15g 半夏15g 茯苓15g 甘草10g枳壳15g 竹茹15g 黄芩15g 黄连12g芦根15g 生姜10g 胆南星15g 蔓荆子15g牛膝20g 益母草40g 杜仲15g 寄生15g

菊花12g 生赭石15g 生地15g 葛根15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头眩晕、身倦均减轻,但仍口苦,耳时鸣叫,舌淡红,脉沉细。血压140/80mmHg。前方去生地、葛根、南星、生姜、赭石,加金荞麦15g、麦冬15g、车前子(包)20g、决明子15g、枯草25g,7剂,水煎服。

三诊:头晕、身倦继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血压124/84mmHg。继服前方7剂,以巩固疗赦。

按:本例眩晕,因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及颈椎病等内在病理因素所导致,表现为头昏沉重,无外境与自身旋转的运动感觉,属假性眩晕。临床属痰热内蕴、上扰清窍之证。治当病证结合,标本兼顾。

8、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眩晕、行走不稳、耳鸣、头痛

一男71岁,患者无诱因出现眩晕,伴有恶心、欲呕吐,全身乏力,行走不稳,无视物旋转、耳鸣、头痛,以及四肢不遂和言语不利,向右转颈时加重,休息半小时后缓解。

查体:患者精神不振,面色晦暗,表情痛苦,食欲减退,睡眠欠佳,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迟。

既往史:患者有冠心病史,先后进行过心脏支架植入术2次,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病史。

辅助检查: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脑内未见新鲜梗死病灶;颈椎椎间盘突出;颅内动脉硬化性改变,右侧椎动脉未见显示,左侧椎基底动脉走行迂曲。心脏彩超检查结果显示,左心房增大,心尖部室壁瘤。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窦性心动过缓,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

诊断:眩晕(气虚血瘀);胸痹(气血亏虚、瘀阻脉络)。

治则: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饮合血府逐瘀汤加减。党参15克,麦冬12克,醋五味子6克,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炒桃仁12克,红花12克,赤芍15克,炒枳壳10克,柴胡12克,川芎15克,桔梗10克,川牛膝15克,炙甘草3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服用。

二诊:眩晕发作频率降低,症状较之前减轻,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缓。以前方为基础,去生脉饮,加全蝎12克,穿山甲8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服用。

三诊:眩晕未再发作,全身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但近几日患者感觉心前区憋闷不适,在前方基础上加桂枝6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早、晚服用。

心得体会:要注重“脏腑辨证”,患者虽病位在脑,但与五脏皆有联系;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窍,肾与脑通过经脉相通,二者可相互补充、相互影响;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则气血亏虚,脑失其濡养而神机失用;肝主藏血,主疏泄,疏泄失职则影响脑之功能;肺主一身之气,而气为血之帅,能推动血液运行,气虚则血行不畅,则脑失气血之濡养;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则推动全身血液运行,以濡养形体官窍;纵观五脏,心与脑关系密切,且患者平素劳累过度,易耗伤心阴、心阳,故用“心脑同治”之法,以血府逐瘀汤活血行气兼祛瘀,加生脉饮以益心气、养心血;生脉饮中之党参善补心气,和麦冬、五味子可谓酸甘生阴;血府逐瘀汤中之桃仁、红花最善活血祛瘀,加四物汤以补血活血,可谓攻补兼施,另四逆散善宽胸行气,配桔梗、牛膝,一升一降,调和全身气机;心为阳中之阳,心脉痹阻,除活血化瘀外,当加桂枝以温通心脉;所谓虫药善搜风剔络,故用全蝎祛风通络和穿山甲的活血消瘀之功效则瘀血自破,全身气机通畅,心气充沛,气血充盈,气血调和则自愈。

9、温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眩晕,视物晃动

一女39岁,主诉:头眩晕,视物晃动,不能睁眼,欲睡不能,左半部头痛,目发涩,全身乏力,二便正常,月经正常,经前两乳发胀,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常太息,怕热。在西医院检查诊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舌象:舌淡红,齿痕较重。

脉象:脉沉细。

中医诊断:眩晕,痰浊中阻,清气不升。

立法:化痰行气,补气升清。

处方:温胆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陈皮15g 半夏12g 茯苓15g 甘草10g枳壳15g 竹茹10g 黄芩12g 柴胡15g乌药20g 党参15g 黄芪30g 白术15g山药20g 川楝子15g 车前子(包)15g 薏仁30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二诊:症状明显改善,头三天睡得较好,但轻动可,快动则有晃感,时头痛,下肢沉重,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

陈皮15g 半夏15g 云苓20g 甘草10g枳壳20g 竹茹10g 芦根12g 川楝子15g蔓荆子15g 天麻15g 白术20g 木瓜15g

党参20g 柴胡15g 山药20g 全蝎6g 青礞石15g 沉香面2g(冲服)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三诊:无明显头晕,夜晚睡眠明显改善,午睡较差,易睡醒后头痛,两小腿时有发硬感,舌淡红,苔薄,脉弦细。

陈皮15g 半夏15g 云苓20g 甘草10g枳壳15g 竹茹10g 芦根12g 川楝子15g藁本15g 白芷15g 天麻15g 钩藤20g

木瓜20g 路路通15g 白术15g 青礞石15g全蝎6g 沉香面2g(冲服) 青葙子15g 蜈蚣2条 山药20g 薏仁20g 14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按:本例患者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见有眩晕症,中医属肝气不舒,肝气郁滞,进而乘脾,脾胃亏虚,一方面脾胃气虚,清气不升,头窍失养,另一方面,脾不化湿,痰湿内生,清窍被扰。属虚实夹杂,标本并重。故用温胆汤化痰开窍、补中益气汤补气升清,标本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