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近代史,其实是一场“赌国运”的连环剧——三次豪赌两次赢了,一次彻底输掉。背后藏着同一个,致命的逻辑:把国家的未来,压在一次性的,军事冲锋上,而非长期的,制度与创新。
1894年,甲午战争,这是第一次赌局。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快速地引进了西方的工业以及海军技术,凭借着“以少胜多”这种突袭的方式,在黄海夺取了制海权,接着便迫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仅仅数年时间,就把朝鲜、台湾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国家的实力急剧上升。此战让日本坚信,只要敢于下赌注、发动战争,国家的命运就能够彻底发生改变。

第二次赌局是1904年的日俄战争,
俄国于远东的扩张之举,使日本察觉到自身的生存空间遭受挤压。东京再度将全部兵力倾注于对马海战以及旅顺的围城中。
出乎意料的,海上的胜利让俄国被迫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日本获取了辽东半岛、南满铁路等关键的利益,进而更加巩固了“亚洲第一强国”的形象。
两连胜让日本的民族自信,膨胀到了极点,仿佛只要持续地赌,就永远不会输掉。

第三次赌局则是1937‑1945年的全面侵华与太平洋战争。
日本把前两次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到更广泛的战争范畴当中,不过却忽视了资源短缺、国内民众生活陷入困境以及美国强大的工业动员能力。1945年,广岛和长崎原子弹发生爆炸,这个时候,苏联对日宣了战,这一下子就将这场豪赌打得粉碎,国土被侵占,经济遭破坏,政治体制被迫改变,所谓的“百年国运”顷刻间灰飞烟灭。

从这三次赌局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点:日本每一次都把国家的生死押在单一的军事行动上,而没有同步构建能够抵御长期风险的制度韧性。
短期的胜利,固然让国民沾沾自喜,却让决策层形成了“赌局思维”,把战争当作快速提升国运的捷径,最终致使资源枯竭、国际孤立以及内部动荡。
要是把这段历史当作警示,现代日本真正的出路,不在再去“赌”或者搞大规模军事冒险,而在于把重点放到制度创新、科技研发和深化多边合作上——靠柔性实力而不是强硬姿态来稳固国家未来

只有摒弃掉“赌国运”这一充满血腥气息的传统,才能够将过往的那两次胜利成功地转化为可以持续下去的、推动和平发展的动力。
所以别再把日本的历史当作“只要敢于去赌就能获得成功”的激励性剧本。真正的国家命运并非是一次性的押注,而是长久的制度沉淀以及在国际上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将这三次大胆冒险的教训写入现今的政策课堂之中,这才是对于日本未来最为负责的“押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