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子们!大家好,我是开心!平时去菜市场买牛肉,是不是总盯着柜台犯难?不知道该选哪个部位,怕买错了炖着柴、炒着老,花了钱还吃不痛快。其实选牛肉有窍门,不是越贵越好,关键是找对适合做法的部位。今天就跟大家分享 5 个 “全能选手” 级别的牛肉部位,不管是炖、卤、煎、炒,都能做出好吃的菜,营养也够,新手跟着选准不踩坑。
牛腩:慢炖出满口胶原香

平时家里炖肉,我最常选的就是牛腩。它取自牛的腹部和肋弓处,不是纯瘦肉,而是带着一层筋膜、一层肌肉、一层薄脂肪的 “五花三层” 结构,看着就厚实。每 100 克牛腩里有 18-20 克蛋白质,还有适量脂肪,最特别的是自带的胶原蛋白,炖软后会变成胶质,连汤都会变浓稠,喝着特别香。
吃牛腩不用怕腻,它的脂肪里大多是对身体好的成分,搭配番茄一起炖,还能让营养吸收得更充分。平时做番茄牛腩煲,我都会先把牛腩切成 3 厘米左右的大块,冷水下锅加姜片焯水,撇掉浮起来的血沫,这样炖出来的汤才清亮。番茄划十字用开水烫一下,去皮后切块,和牛腩、胡萝卜块一起放进砂锅,加足量热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2 小时,要是用高压锅,45 分钟就能炖好。记得切牛腩时要逆着纹理切,尤其是筋膜多的地方,不然炖完容易碎,咬着没嚼劲。
选牛腩也有小技巧,别挑纯瘦的,一定要选能看到清晰筋膜的,这样炖出来才够香;要是买冷冻牛腩,别用热水急着解冻,自然化冻后再焯水,肉质才不会变柴。新鲜牛腩价格大多在 25-30 元 / 斤,冷冻品能便宜不少,性价比更高。
牛腱子:卤着吃最够味

要说家里的 “储备菜”,牛腱子绝对排第一。它是牛小腿上的肉,全是紧实的肌肉,还带着几条细细的肌腱,没有多余的脂肪,每 100 克里有 20-22 克蛋白质,吃着特别有嚼劲,还不用怕腻。平时卤一大块放冰箱,早上配白粥、中午夹馒头、晚上拌凉菜,怎么吃都香,做起来也不费事儿。
卤牛腱子的关键是 “去血水” 和 “慢入味”。买回来的牛腱子要先泡在冷水里 2 小时,把肉里的血水泡出来,这样卤出来才没腥味。泡好后冷水下锅焯水,加几片姜、一勺料酒,撇净浮沫后捞出来。砂锅里放八角、桂皮、香叶、葱段、姜片,加生抽、老抽、冰糖调个卤汁,把牛腱子放进去,加足量热水没过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卤 1 小时,要是用高压锅,20 分钟就能压好,关火后别着急捞,让牛腱子在卤汁里再泡半小时,味道会更浓。卤好的牛腱子放凉后,逆着纹理切薄片,不会散还越嚼越香,卤汁也别扔,下次用的时候加点新香料,味道会更醇厚。
选牛腱子要分清前腱和后腱,前腱的肌腱更多,卤出来嚼着有韧劲,后腱肉多但筋少,口感差一点,选前腱准没错;买冷冻牛腱子,别选颜色发黑或者闻着有怪味的,新鲜的牛腱子摸起来有弹性,表面干爽不粘手。
牛上脑:煎涮都鲜的性价比王

要是想在家做西餐,或者吃火锅,牛上脑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它在牛的肩颈部靠后、脊骨两侧,肉里带着细细的脂肪纹,形成好看的大理石花纹,看着就有食欲。每 100 克牛上脑有 20.2 克蛋白质,脂肪却只有 2.3 克,吃着鲜还不腻,出肉率也高,买一块能做两顿菜,价格还亲民。
牛上脑的做法特别灵活,涮火锅、煎牛排都合适。涮火锅的话,把牛上脑切成 0.3 厘米厚的薄片,在滚开的锅里涮 10 秒,肉边卷起来就能吃,鲜得能尝到肉本身的香味,不用蘸太多调料,不然会盖住鲜味;煎着吃就做黑椒上脑扒,把肉切成 1 厘米厚的片,用厨房纸吸干表面水分,撒点盐和黑胡椒腌 5 分钟,平底锅放少许油,大火烧热后放肉,每面煎 1-2 分钟,表面焦香内里嫩,最后淋点黑椒汁,再摆上几片迷迭香,香味能飘满整个厨房。
选牛上脑要看脂肪分布,要选那种脂肪丝均匀裹在肉里的,别选筋膜多的,不然嚼着费劲;新鲜牛上脑价格大概在 30-35 元 / 斤,冷冻的 20 元左右就能拿下,平时囤点在冰箱,想吃的时候拿出来解冻,特别方便。
牛霖:低脂吃着没负担

要是想控制脂肪摄入,又想吃牛肉,牛霖绝对是首选。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 “和尚头”,在牛的臀部到膝盖那块,是牛身上最瘦的部位之一,每 100 克脂肪含量低于 3%,蛋白质却高达 22%,吃着嫩还没负担,平时炒肉丝、烤着吃都合适。
牛霖的肉质偏瘦,直接炒容易老,所以要提前 “腌一下”。做青椒牛霖丝时,把牛霖切成细丝,加一勺淀粉、半个蛋清、少许盐,抓匀后腌 15 分钟,这样能锁住水分,炒出来的肉会嫩很多。锅里放少许油,油热后先炒蒜末,再放牛霖丝快速翻炒,肉变色后加青椒丝,炒到青椒断生就关火,不用炒太久,不然肉会变柴。要是想烤着吃,就把牛霖切成 1 厘米厚的片,用盐、黑胡椒、少许橄榄油腌 10 分钟,放进烤箱 200℃烤 10 分钟,拿出来配着彩椒、西兰花吃,营养均衡还好吃。
选牛霖要注意看表面,新鲜的牛霖摸起来干爽,没有黏液,按一下能快速弹回来;冷冻牛霖解冻后别反复冷冻,不然肉质会变散,吃着没嚼劲。新鲜牛霖价格比牛腩略高一点,冷冻品性价比更高,适合经常吃。
牛里脊:嫩到入口即化

要是想给家人做道精致点的菜,比如滑蛋牛柳、低温慢煮牛排,那一定要选牛里脊。它在牛的脊柱内侧,是牛身上最嫩的部位,几乎没有脂肪,每 100 克有 22 克蛋白质,咬着入口即化,老人小孩都爱吃,平时过节、招待客人做一道,特别有面儿。
牛里脊的做法要突出 “嫩”,不能煮太久。做低温慢煮牛里脊时,把牛里脊切成 10 厘米左右的长条,用盐和黑胡椒腌 5 分钟,放进密封袋里,加入少许橄榄油和迷迭香,放进 60℃的温水里煮 1 小时,拿出来后用平底锅快速煎一下表面,煎到金黄就行,这样做出来的牛排,外面焦香,里面嫩得能流出汁水。中式做法就做滑蛋牛柳,把牛里脊逆着纹理切薄片,加一勺料酒、半勺淀粉腌 10 分钟,鸡蛋打散加少许牛奶,锅里放少许油,先炒牛肉片,肉变色后盛出来,再炒鸡蛋,鸡蛋快凝固时把牛肉倒回去,一起翻炒均匀,鸡蛋裹着牛肉,嫩得没话说。
选牛里脊要注意别买拼接的,新鲜牛里脊价格有点高,大概 35-40 元 / 斤,要是觉得贵,就选整切的冷冻牛里脊,看包装上的配料表,只有 “牛肉” 两个字的才靠谱;烹饪的时候一定要控制时间,不管是煎还是炒,只要肉变色就差不多了,煮太久会变干柴,浪费了好部位。
选购和做饭的小总结
其实选牛肉没那么复杂,记住这几个小技巧,就能轻松买到合适的部位:
1、按做法选部位:想炖汤、炖菜就选牛腩,想做卤菜、凉拌菜选牛腱子,快炒、烤着吃选牛霖,煎牛排、涮火锅选牛上脑,想吃嫩的就选牛里脊,按需选择准没错。
2、挑新鲜看三点:新鲜牛肉颜色是暗红色,有自然的光泽;摸起来有弹性,不粘手;闻着有淡淡的肉香味,没有异味;冷冻牛肉别选有大块冰晶的,反复解冻的肉不好吃。
3、吃红肉要适量:每天吃一点牛肉补充营养就够了,做饭时搭配点大蒜、洋葱、青椒这些蔬菜,不仅味道更好,还能让营养吸收得更全面。
以前我也总买错牛肉,要么炖得柴,要么炒得老,后来慢慢摸清了每个部位的脾气,现在不管做什么菜,选对部位就能成功一半。其实做饭就是这样,多尝试、多总结,就能越来越顺手。下次去菜市场买牛肉,就照着今天说的这 5 个部位选,不管是新手还是老手,都能做出好吃的牛肉菜,让家人吃得开心,自己做饭也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