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走进一场后厨培训:一块牛肉的"通关之路"

在餐饮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一个品牌能否实现规模化扩张,产品品质能否保持如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标准化

在餐饮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一个品牌能否实现规模化扩张,产品品质能否保持如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标准化体系的建设。

标准化,简单来说,就是将餐饮运营中的关键环节,从食材处理、菜品制作到服务流程,都转化为可量化、可复制、可监督的操作标准。麦当劳、肯德基等国际巨头凭借高度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实现了全球门店的快速扩张与品质如一。反观国内市场,许多餐厅因为缺乏标准化,导致菜品出品品质忽高忽低,顾客复购意愿低。

01 餐饮标准化,品牌扩张的生命线

对于餐饮品牌和加盟商来说,标准化是直接关系到门店能否盈利的关键因素。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运营成本能否有效控制。在自助火锅烧烤类餐饮中,食材成本占比通常在40%–45%。如果切割、配料等环节缺乏标准,食材损耗率居高不下,每天的浪费就是真金白银的流失。传统餐饮中,厨师凭感觉加料,往往造成配料过量或不足,成本浪费严重。有了标准化,食材损耗可控,成本精准计算,盈利空间稳定提升。

产品品质能否保持稳定。顾客选择一个品牌,很看重的一点是“下次还能吃到同样的味道”。传统餐饮依赖厨师经验,这家店好吃,那家店可能就差强人意,菜品出品品质忽高忽低。缺乏标准化,顾客体验参差不齐,满意度难以保证,品牌信任无从建立,复购率和推荐意愿自然下降。而有了标准化,品牌可以实现千店一味,顾客无论在哪家门店都能吃到同样品质的产品,建立起品牌信任。

人员管理能否简单高效。传统餐饮对厨师高度依赖,好厨师难招、难留、成本高。门店只能依赖厨师个人经验,产品品质难以把控,一个关键岗位的员工离职,往往导致产品品质下滑甚至门店经营困难。如果没有标准化体系,新员工培训周期长、上手慢,人员流动就成了餐厅经营的最大风险。而标准化可以让门店操作有章可循,新员工快速上手,人员管理难度大大降低。

餐饮的标准化问题,是每一个餐饮品牌、每一位餐饮加盟商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而流浪泡泡在2年立足百城20省,已落铺门店达400+的发展成果上,交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

02 标准在细节中落地——一场后厨培训观察

在流浪泡泡的培训基地,来自各门店的后厨组员工正接受标准化培训。培训老师向学员演示肉品腌制的标准流程。

温度管理:腌制的第一道关卡

培训课程从肉品腌制的基础环节展开。“大家在门店都腌制过,但今天要学的是标准细节。”培训老师从冷藏柜取出肉品,开始讲解温度管理要点。

老师拿出一块汁烧骰子牛肉原料——三D肥牛进行示范:“这种腌制肉品只能在半化状态下处理,不能完全解冻。完全解冻会出水,尤其夏天盒子下面会有血水。选择硬的先腌制,稍微缓化是可以的。腌制后需放入常温缓化,如果肉质硬邦邦直接腌制,不便于搅拌。”

讲到牛排腌制时,老师进一步说明温度与时间的配合:“牛排在调制酱料后要常温放置两小时,让酱料充分渗透。两小时后必须放回冷藏环境。酱料不能用热水溶化——热水会加热酱料,在常温环境容易滋生真菌。酱料保持常温,牛排本身是冷的,两者结合后接近冷藏环境,两小时后再放入冷藏冰箱。通常头天晚上腌制,第二天使用。”

关于缓化程度,老师补充:“肉应该稍微软化才达标。如果一直很硬,说明没有缓化,汁水渗不进去,那层冰会形成保护膜。”

配料与手法:精准把控每个环节

课程进入配料环节。老师演示酱汁配比:“三D肥牛2980克,酱汁配298克,10:1的比例。必须过秤,每天腌制都要过秤。另外,这款酱料放置后会沉淀,每次使用前要搅拌均匀。因为油和料的重量不同,只要保证完全缓化或解冻,就能够挤出来。”

接下来是腌制手法的演示。“搅拌不能揉搓,只能插入调拌,保护牛肉纹理。”老师示范插入式搅拌动作,“在制作过程中,牛肉原切肉有纹理,中间有筋膜。冷冻状态看起来像整体,在冷藏环境下逐渐软化,筋膜就散开了。如果折放容易断,要注意保持肉品完整性。”

出品标准:从摆盘到状态识别

课程后半段,老师讲解从腌制到出品的标准。腌制完成后,他演示摆盘操作:“摆放需要时间,但摆好后出品更方便。”他将肉片整齐码放在盒中,“这样夹的时候不会夹散,出品时不会有问题。”

培训最后,老师讲解如何识别肉品正常状态:“正常的肉含血,红色是正常的。最好是粉红色,粉红色或白里透红的是正常血红蛋白。操作台上的肉需要隔一段时间翻转,因为底部温度是冷藏的,上面温度稍高。如果长时间处于常温,容易氧化和血红蛋白流失。”

培训持续一整天。从肉品解冻温度控制、腌制配比精准称重、搅拌手法正确方式,到成品摆放标准规范,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操作标准。这样的标准化培训,是流浪泡泡确保全国门店品质统一的关键环节。

除了后厨腌制环节的精细化管控,流浪泡泡在菜品出品,针对刨肉、素菜、荤菜、主食、小吃腌制设置了全流程的标准操作流程,包括近200个SOP产品类目,600多项细节指标,新员工在上岗前需在1:1还原真实门店的实训基地完成这些产品的全流程实操演练。

同时,这些后厨关键操作流程(如各类菜品制备、厨具清洁消毒、菜品冷藏管理等)均在各个门店后厨墙壁张贴,降低了培训难度与员工执行偏差,确保食品安全标准不是墙上的文件,而是每日可落地、可监督的行动。

结语

标准化对于餐饮品牌的意义,不仅在于成本控制、品质稳定和人员管理,更在于为品牌的规模化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流浪泡泡不仅深刻认识到标准化的重要性,更通过持续的培训、严格的执行和完善的监督体系,让标准化真正在每一家门店落地生根。

从一场后厨培训中,可以看到流浪泡泡对标准化的追求。肉品缓化温度精确到度数,腌制配比精确到克数,搅拌手法保护肉品纹理,摆盘方式考虑出品效率——这些细节,正是流浪泡泡在全国400+门店保持品质如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