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什么方式代替讲道理呢?三个有效的方法:①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具

念波聊健康 2023-07-26 13:44:28

父母 用什么方式代替讲道理呢?

三个有效的方法:

①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和孩子沟通。具有画面感的语言就是在父母说完之后,孩子的大脑中能立即形成一幅画面语言。这幅画面能让他们心情愉快,这幅画面会指引孩子完成正确的行为。比如,对孩子说:“家里的东西从哪里拿的要放到哪里去,你要学会整理。”整理这个词是不是有些抽象?这是讲道理。如何做到具有画面感?如果换成对孩子说:“宝贝,这个笔是不是要回家,它的家在哪里啊?”“家”这个词就很形象,它就能让孩子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画面,孩子会说:“它的家在这里。”然后很快会把笔放在该放的位置,这就是用画面和孩子沟通,这种沟通孩子就很容易接受。

②用讲故事代替讲道理。人类有一个共性就是喜欢听故事,尤其是孩子更是喜欢听故事, 如果父母具备了讲故事的本领,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很幸福。对于故事,家长要针对孩子的问题精心准备,并且要讲得生动有吸引力,语言要具画面感。对大孩子讲完故事,不要问这个故事告诉你什么道理,这样孩子会认为你不是讲故事,你是在教育他。故事讲完就讲完了,不要节外生枝。给孩子的感觉就是讲故事,没有目的性,对于故事的寓意,孩子的潜意识会思考。让孩子接受。

③把讲道理转化成孩子的亲身体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都会有深刻的记忆,有的甚至终生难忘。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验会调动神经系统主动参与一些活动和事情,体验的过程是高度集中的过程,所以对所经历的事情记忆比较深刻。因此我们一定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能让孩子体验的,就让他试一试再做决定。比如,早晨起来发现天气比较冷,需要多穿衣服预防感冒。当你对孩子说:“天很冷,多穿服。”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不会听。然后你再给孩子讲一大堆道理:天冷必须多穿衣服,打针多疼啊,吃药多苦啊......往往为了穿一件衣服闹得很不愉快。

孩子为什么会拒绝大人的关心?因为天冷虽然是事实,但是是大人的感受。如果这样对孩子说:“出去感受一下,是不是有些冷,如果冷就告诉妈妈,我们多穿件衣服预防感冒。”当孩子体验回来确实感觉到冷,不用强迫也会主动多穿衣服。一次亲身体验,胜过家长的千言万语,当然有原则性的事情和有道德有法律底线的事情除外。

如果大段道理收效甚微,不妨通过使用具有画面感的语言讲故事或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来加强和孩子的沟通,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让你成为你,不是谁的附属品。

你只是你,自由生长的你、独立坚强的你、正直勇敢的你、快乐洒脱的你。”或许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祝福。#焦虑症##情感##心理成长联盟##家庭教育#

0 阅读:3
念波聊健康

念波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