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修行者的养生智慧:从张至顺道长的“不练之练”悟武道真谛

京武功夫如是说:修行到一定程度,功夫自然上来近日刷到张至顺道长的视频片段,这位被称为“陆地神仙”的百岁道长谈笑间透露的养

京武功夫如是说:

修行到一定程度,功夫自然上来

近日刷到张至顺道长的视频片段,这位被称为“陆地神仙”的百岁道长谈笑间透露的养生智慧,令我这位习武之人产生了深刻共鸣。道长提及江湖人称他“草上飞”、“水上漂”,却坦言自己一点武功都不懂,也从未练过跑步——“修道人谁练那玩意?”此中深意,值得每一位习武之人深思。

不练之练:内功修为的自然展现

张至顺道长的一段经历格外引人深思:

不少武功高手曾暗中与他较量脚力,不料没多久就被他远远甩在身后。

令人惊讶的是,道长直言自己从未专门练习过跑步或轻功。

这种现象在传统武术中亦有印证:

真正的高手不是靠机械重复的外在训练,而是通过内在修为让身体自然发生蜕变。当人体精气充沛、经络通畅时,身体自然会变得轻盈敏捷。

这与武侠小说中“无招胜有招”的境界异曲同工,都强调了内在修为的重要性。

道长曾言:“当你修行到一定程度,功夫上来了,气血饱满了,三五天不吃都不知道饥,还不渴,渴的话稍微咽一点唾沫,又香又甜。”

这种状态正是内家拳追求的最高境界——“精满、气足、神旺”。

在传统武术体系中,外在的招式和技巧只是表象,真正的核心是内在能量的积累与转化。

宝精固体:武学修行的第一要义

张至顺道长对“精、气、神”的理解尤为精辟:

“人生下来的肾精是一十六两,正常人每四年耗一两,六十四年耗尽。这就是你的储蓄,过早花完就没本钱了。”

这一观点直击武学修炼的核心。

为什么叫“精力”而非单纯称“力”?正是因为肾精是生命能量的根本。

明代名医张景岳在《类经》中的论述与道长观点不谋而合:“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健强,老而益壮,皆本乎精也。”

在武术修炼中,我们一直将“练津化精”作为筑基之本。

具体方法可概括为“开源节流”:节流即节欲宝精,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开源则是通过站桩等方法,让体内充足干净的津液被命门之火炼化产生元精。道长强调“少行房事”,正是看到了现代人过度消耗肾精的危害。

动静相宜:武道养生的修炼法则

张至顺道长推广的“八部金刚功”和“长寿功”,看似柔和缓慢,实则蕴含深刻哲理。

他主张“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认为养生之道就是要顺从一阴一阳互根互生的道理,动静结合方能健康长寿。这与内家拳“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理念相通。

八部金刚功的八个动作,每个都针对特定经络与脏腑:

“两手托天理三焦”拉伸任督二脉,调节三焦气机;“左右开弓似射雕”强健胸肺,改善气机瘀滞;“调理脾胃须单举”通过脾胃经的牵拉,促进消化功能。

这些功法不追求肌肉的爆发力量,而是注重经络的通畅和气血的调和,这正是它与现代健身理念的本质区别。

清静无为:心性修炼是武学根本

张至顺道长特别重视心性修养,他认为:“万缘齐放下,长寿如彭祖。”

现代人70%的疾病源于情志失调,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会耗散元气。

《清静经》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人只要能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天地的能量就能够回来。 道长进一步阐释道:“打坐要的是神思不动,神不离身。”

对于习武之人来说,这指出了“以武入道”的路径:

武术的终极目标不是击败他人,而是战胜自己的妄念与习气。

当内心能够常守清静,外在的招式才能发挥出真正的威力。

顺天应时:武学修炼的时间智慧

张至顺道长强调顺应自然节律的重要性:

“早上3点到5点是最重要的练功时间,一个人能一辈子在这个时间练功不辍,一定有成就。”

这一观点体现了道家“天人相应”的哲学思想。

人体小宇宙需与天地大宇宙同频共振:

春季对应肝经,宜通过舒展类功法升发肝气;冬季对应肾经,则需以静功为主固藏肾精。

但对于现代人而言,不必机械地理解这一点。道长也指出修炼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自练。 《黄帝内经》提倡“早睡晚起,必待日光”,对于无法早睡的人,早上5点后起床锻炼也是合适的选择。

修行在日常:简单生活中的武学真谛

张至顺道长的养生之道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

“少吃荤,多吃素,月光底下勤散步。”

他一日三餐简单有规律,认为“吃得太好,营养过剩,对健康反而不利”。

这种简朴的生活态度对习武之人很有启发。

武术不是高深莫测的秘传,而是融入日常的生活方式。

道长强调:“修道不在深山,而在日常生活,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就是真修行。”

真正的武学高手,不是靠奇招异式取胜,而是将修炼融入坐卧行走之中。

正如道长所言:“真正的养生,是把日子过成修行。”

结语:武道归一,回归生命本源

张至顺道长虽已羽化,但他留下的养生智慧仍如明灯指引后人。

作为习武之人,我从道长的教诲中悟到:

武学的至高境界不是战胜他人,而是回归自我;不是外在招式的炫耀,而是内在能量的充盈。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招式的巧妙与力量的大小,而是转向内在精、气、神的修炼,武术才能真正成为修身养性的法门。这或许正是张至顺道长“一点武功都不懂”却能令武功高手望尘莫及的真正原因。

修行之路无止境,但道长的智慧提醒我们:

真正的武功,不在肌肉的强壮,而在气血的饱满;不在招式的复杂,而在心灵的清静;不在对抗的胜负,而在与天地的和谐共处。

京武功夫写于深圳翠竹峰

2025年10月27日

京武功夫如是说:本平台收录的各武术前辈及武友的言论,只为个人学习,方便拳友同修参阅,因个别图文资料来源(作者)转载不清晰而未署名,望见谅。尊重原创作者版权,期望各友留言点评告知(删除),欢迎投稿分享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