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看似健康的早餐,鸡蛋、牛奶、加了蜂蜜的全麦面包,却让一位控制血糖多年的老糖友在清晨7点出现了低血糖后反跳性高血糖。他不理解,自己明明吃得“干净健康”,怎么血糖还是飙上去了?医生只丢下一句:“你吃错了时间,也吃错了东西。”

这不是个例。很多糖尿病患者以为只要少吃甜、多吃粗粮就能控制血糖,却忽略了食物的“升糖潜力”和身体在寒冷环境下的代谢应激。
尤其入冬以后,人体代谢节奏被打乱,血糖波动比夏天更剧烈,而且更难察觉。背后真正的原因,不是吃得多,而是吃得错。冬天比夏天更容易让糖尿病“控糖失控”,你信吗?
这听起来像个悖论,但研究显示:冬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平均值比夏天高出近15%,而且波动幅度也更大。为什么?天气冷,血管收缩,胰岛素吸收率下降;

人运动少,胰岛素抵抗增加;很多人喜欢靠“吃补”来御寒,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物一吃下去,血糖直接就冲天了。“不吃糖”远远不够,真正危险的,是那些你以为健康但正在“偷袭你血糖”的东西。
李兰娟院士在多个公开讲座中都提醒,糖尿病患者在冬天饮食上要格外小心,尤其要记住“7样东西不要碰”,它们不是甜品,却比甜品更伤血糖。不是多吃的问题,而是吃得太“聪明”了,反而被反噬。
第一,热饮中的“隐形糖”。很多人冬天爱喝热红枣水、姜茶、蜂蜜水,觉得暖胃又补气。但你以为是“补”,其实是给血糖添乱。

中医讲“温则通”,很多人以为热饮能助阳气,其实多数热饮都加入了糖分或本身含糖,尤其是红枣、桂圆、蜂蜜这些“补品”,升糖指数比白糖还猛。研究发现,100克红枣含糖量高达65克,而且是果糖,吸收更快,高峰血糖值可在15分钟内飙升。
第二,粗粮吃错方式。不少糖友听信“粗粮降糖”,于是改吃玉米窝头、红薯、杂粮粥。看似健康,其实是血糖炸弹。
关键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玉米窝头和杂粮粥,如果是细磨加工的,升糖速度比白米饭还快。研究表明,细加工谷物的升糖指数可达80以上,而血糖平稳的理想范围应低于55。再加上很多人早上空腹喝一大碗粥,缺乏蛋白质和脂肪缓冲,血糖冲得更快。

第三,果干坚果“混合陷阱”。糖友们常说吃点坚果好,富含脂肪和蛋白质。但很多人忽略了混合包装里的“甜陷阱”。
市面上的“每日坚果”常掺有葡萄干、蔓越莓干、香蕉片,看上去健康,实际含糖量惊人。一小包30克的果干坚果,糖分可达18克,相当于4块方糖。
中医虽讲“坚果入肾”,但过量易“生痰湿”,糖尿病多属“消渴症”,本就阴虚火旺,这类食物会加重体内燥热,反而扰乱气血运行,造成血糖不稳。

第四,低脂酸奶和无糖饼干的“伪健康”标签。不少人看到“无糖”“低脂”就安心大口吃,殊不知这些产品为了口感,往往加入大量淀粉或人工甜味剂。
低脂不等于低糖。一杯“低脂酸奶”平均含糖12克以上,而且是乳糖形式,吸收极快。人工甜味剂(如阿斯巴甜)虽不直接升糖,但会刺激胰岛素释放,诱发胰岛素抵抗,长期来看反而加重病情。
第五,夜宵水果“反效果”。很多糖友喜欢晚上吃半个苹果或一个橙子当“健康夜宵”,但夜间胰岛素分泌本就减少,吃水果反而让血糖悄悄升高。

尤其是冬天常见的柿子、橘子、香蕉,这些高糖水果的升糖指数高于60,且含有果糖、蔗糖等复合糖类,一旦摄入,血糖在夜间无人监管的状态下持续走高,早晨空腹血糖就会异常。
第六,汤汤水水“藏糖高手”。冬天人爱喝汤,但很多汤底都加入了淀粉、红枣、山药、莲子等高糖食材,尤其是“八宝粥”“养生汤”,一碗下去,糖分比一瓶饮料还高。有研究测算,一碗浓稠的八宝粥,碳水含量高达40克以上,相当于两碗米饭的热量。
中医讲“冬藏”,但很多人却用“热汤热粥”刺激阳气,反而破坏了阴阳平衡,让身体在“虚火”中透支胰岛功能。

第七,补品进补“火上浇油”。冬季进补是传统,但糖友盲目进补,尤其是食用人参、鹿茸、阿胶膏等滋补品,不仅不养身,还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这些补品多为温热之品,活血化瘀,重则升阳助火,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反而加重内热,扰乱气阴,导致血糖失控。尤其是阿胶膏,含糖量高达50%以上,很多糖友吃完后血糖飙升,自己还浑然不觉。
控糖,不是控嘴,是控选择。真正有效的控糖,一定是建立在对食物本质深刻理解上的“精准饮食”。中医讲“辨人施膳”,西医讲“个体化管理”,其实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糖尿病不是“吃出来的病”,但吃得不对,一定是让它恶化的第一推手。尤其入冬后,身体代谢节奏慢下来,任何一点饮食“滑坡”,都可能触发血糖雪崩。
比起“记住吃什么”,更重要的是记住不该吃什么、什么时候不该吃、吃多少才合适。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不是“过清”也不是“过补”,而是要稳、缓、调、合。
饭前一杯温水,延缓胃排空;每餐搭配蛋白质,防血糖冲顶;主食不过量,粗细分层搭配;水果选低糖,时间选在下午;补品选清润,避开热性药材;零食不乱吃,坚果不混果干。

这些,才是真正的“养血糖”的细节。糖尿病不是禁食症,而是选择症。入冬之后,血糖就像风中的蜡烛,一点不稳就会熄灭胰岛的最后火种。别再用“我吃得健康”来安慰自己了,请用“我吃得精准”来保护自己。

这不是说教,而是一个老医生在门诊里听了无数糖友悔恨之后的总结。控糖不难,怕的是你一直在用错的方法努力。冬天不是糖尿病的敌人,错误的饮食才是。
参考文献
[1]张志刚,王晓霞,朱红,等.季节变化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15(03):172-176.[2]李兰娟.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与生活方式干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24,63(10):805-809.[3]王春燕,刘慧敏.糖尿病患者冬季饮食误区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2):938-941.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