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一冷,因为突发脑梗被送来急诊的患者也明显增多,其中有些患者之所以会发病,只是因为做了日常经常都会做的事,却不知就是这些常见行为,竟然成了致命的元凶。
一、天冷早早出门晨练,倒在家门口!最近几天,很多地方一夜入冬,尤其是一早一晚,冷得不行。可是,习惯于每天晨练的孙叔,还是沉不住气,5点准时起床,起来没吃饭,约着老友就出门锻炼了。空腹出门,那温度可想而知,孙叔和老友径直走向小区外面的小广场,因为冷得不行,他们先跑了两圈,然后跟往常一样打起了太极拳。
老友回忆说,孙叔跟他告别回家的时候大概有7点了,因为老友要去买早餐,孙叔就自己回家了。没想到,这次告别竟成了永别。孙叔就倒在了小区里的一条小路上,等到被发现的时候,人已经叫不醒了。120来的很快,但送去医院的时候还是有点晚了,医生诊断是突发脑梗,人在监护室待了一天,还是没了。

医生提醒:低温 + 空腹运动,诱发脑梗
清晨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段,此时人体血管会因寒冷刺激收缩,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本就容易形成血栓。而孙叔的行为叠加了两重高危因素。
①空腹运动:经过一夜的消耗,空腹锻炼容易导致大脑能量供应不足,血管收缩时更易出现脑部缺血。
②过早运动:运动会使心率和血压升高,对血管造成剧烈冲击,容易导致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而清晨是人体血压的“晨峰时段”,此时血压本就比其他时间高,再加上低温刺激,血管负担急剧加重,脑梗风险更会显著增加。

天冷如何正确运动?
推迟运动时间:避开清晨低温和血压晨峰,秋冬的运动时间要晚一点,等太阳升起,气温回升后,身体状态更稳定,风险更低。
①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前吃少量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血糖过低,带来危险。
②循序渐进热身:运动前先在室内活动5-10分钟,再到室外,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室外运动以散步、打太极等温和方式为主,尤其是有慢性病的患者尤其警惕。
③做好保暖防护:穿戴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装备,重点保护头部和颈部,避免血管受冷刺激急剧收缩。
二、天冷洗澡,洗到一半就倒地不起!周叔有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但喝酒的毛病一直都没改掉。尤其是天一冷,他总觉得喝点小酒能暖身暖胃,还有助睡眠。这天跟往常一样,他在晚饭时喝了点小酒,吃完饭之后没多久,觉得有点冷,就去冲澡准备睡觉了。
可谁知,这澡洗到一半,就听到卫生间咣当一声,还好周叔的妻子在家,听到动静使劲儿喊他,见没人答应,赶紧跑进去,发现周叔人倒在地上,已经动弹不了了。吓得妻子赶紧打了120,人很快被送去医院。医生诊断,周叔得的也是脑梗,所幸发现的及时,经过抢救,周叔醒了过来,后面就是需要做康复了。医生说恢复得好的话,人就能自理。

医生提醒:饮酒 + 温差刺激,血管易受伤
洗澡这一再常见不过的行为,却也是诱发脑梗的高危行为,尤其是在天冷的冬天,很多老人洗澡洗出了问题。这是因为热水会让血管快速扩张,引起血压波动,再加上洗澡时处于密闭的空间内,极易导致脑缺血,诱发脑梗。尤其是老年人,本身血管弹性差,血压调节能力弱,洗澡时极其危险。
就像周叔这样,酒后、饭后洗澡,风险更大。这是因为酒精会扩张皮肤血管,看似暖身,实则也会加重血压波动,而饭后血液大多流向胃肠道,大脑供血减少,这时候再洗个热水澡,无异于雪上加霜,发生脑梗的风险直接翻倍。

警惕:天冷洗澡牢记4不要!
1. 不要酒后立即洗澡:饮酒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洗澡易引发血压波动,建议至少间隔2小时再洗,有高血压、脑梗病史的人群,尽量避免饮酒。
2. 不要水温过高:洗澡水温度控制在38-40℃(接近人体体温),避免使用45℃以上的热水,过高水温会过度扩张血管,加重心脏负担,夏天切忌冲冷水澡。
3. 不要空腹或过饱洗澡:空腹洗澡易导致低血糖、头晕;刚吃完饭洗澡,血液会集中到皮肤和胃肠道,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增加脑梗风险。
4. 不要洗澡时间过长:洗澡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内,避免长时间待在闷热浴室,加重血管负担,洗澡时建议打开浴室门或窗户留一条缝,保持空气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