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女士刚生完孩子,还没来得及看孩子,一阵困意席卷而来,她不自觉地闭上了双眼,对护士说好困。护士看到鲜血从她身上流出,流到了地上,赶紧摇晃她的身体,喊着:“不能睡,赶快醒醒!”这一幕让在场的医护人员瞬间紧张起来,他们立刻展开了紧急救援。 “姚女士的情况非常典型,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负责处理姚女士情况的医生解释道,“这种大出血可能是由子宫张力不良、胎盘滞留或产道撕裂等原因引起的。” 产后大出血(PPH)是产妇在分娩后24小时内失血超过500毫升(剖宫产超过1000毫升)的情况。它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孕产妇死亡的约四分之一。PPH的常见原因包括子宫张力不良、胎盘滞留、产道或子宫的创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 在姚女士的病例中,她经历了典型的PPH症状:大量出血和极度疲倦。她的体征迅速恶化,导致护士立即采取行动。这种情况在医学上被称为“产后大出血的完美风暴”,因为出血量大且迅速,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导致严重后果。 姚女士的出血量远远超过了标准定义的PPH阈值。这种情况下,必须立刻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包括子宫按摩、使用缩宫素药物,以及在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姚女士的血液检测显示,她的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下降,这进一步验证了出血的严重程度。 根据2020年Claire McLintock等人的研究,产后大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孕产妇死亡的约四分之一。该研究强调,尽管某些女性在怀孕或分娩期间会表现出PPH的风险因素,但大多数严重PPH的女性在分娩前并没有明显的风险因素。因此,所有孕妇都应被视为PPH的潜在高风险对象。 McLintock等人的研究涉及大量样本,并使用多学科团队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子宫张力不良、胎盘滞留、产道或子宫的创伤以及凝血功能障碍是PPH的主要原因。研究还指出,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预防严重PPH至关重要。通过凝血功能检测,可以早期识别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和纤维蛋白溶解过度,从而减少严重PPH的发生率。 另一项研究由Liu等人在2021年进行,分析了中国南方一所医院的34,178名产妇的数据,发现1.56%的产妇经历了严重产后大出血(SPPH)。该研究使用回顾性病例对照方法,确定了SPPH的风险因素,包括胎盘相关问题(如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植入异常)、子宫张力不良、孕前贫血和剖宫产史等。 Liu等人的研究强调,SPPH的主要原因是胎盘相关问题,占所有病例的55.83%,其次是子宫张力不良,占38.91%。研究发现,SPPH的风险因素还包括:母亲年龄小于18岁、既往剖宫产史、产后出血史、通过体外受精(IVF)怀孕、贫血、死胎、产程延长和胎儿过大(巨大儿)等。 “医生,我的妻子会没事吗?”姚女士的丈夫焦急地问道。 “我们正在全力抢救,”医生安抚道,“姚女士的情况是严重的产后大出血,我们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目前,她正在输血,我们也在使用药物来促进子宫收缩,以减少出血。” 姚女士的丈夫点了点头,但仍旧显得非常担忧。 医生继续解释道:“产后大出血是一个非常紧急的情况,我们必须快速行动。研究表明,早期的识别和干预对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我们有信心控制住情况。” “谢谢医生,拜托一定要救救她。”丈夫的声音带着哽咽。 研究表明,对于PPH的管理,应包括风险评估、早期识别和快速反应。McLintock等人的研究指出,所有孕妇在产前和分娩期间都应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可能的PPH风险因素。常规的凝血功能测试和早期干预也是关键措施。 此外,2021年Jones等人的研究总结了近年来治疗PPH的新方法和创新技术。这些方法包括“E-MOTIVE”干预措施,使用校准托盘进行早期出血检测,子宫按摩,使用缩宫素药物,早期纤维蛋白原替代以及家庭成员培训计划。 研究还发现,早期使用抗纤溶药物(如氨甲环酸)可以显著减少出血相关的死亡率。WOMAN试验表明,在产后大出血发生后的3小时内使用氨甲环酸可以显著减少产妇的死亡率。 产后大出血是一个严重的产科并发症,需要高度警惕和迅速的医疗反应。通过对产妇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可以及早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多学科团队的合作、及时的凝血功能检测以及创新的治疗方法都是管理PPH的关键。 姚女士的案例提醒我们,产后大出血不仅是医疗团队的挑战,也涉及产妇家庭的支持和理解。通过医学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产妇的健康,减少产后大出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姚女士刚生完孩子,还没来得及看孩子,一阵困意席卷而来,她不自觉地闭上了双眼,对护
李小哥知识说
2024-06-12 17:23:51
0
阅读: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