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上海亨利路55号·圣母大教堂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7-24 00:23:35
1865年俄侨进入上海,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俄侨达到15000~20000人。时任主教的西蒙决定将计划的新主教座堂献给圣母,故命名为“圣母大教堂”。 “圣母大堂”于1933年进行奠基,1936年建成,坐落于亨利路55号(今新乐路襄阳北路口),为上海东正教会教区主教座堂。设计者是著名的俄侨建筑师、画家利雅科夫 · 利霍诺斯。设计师以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教堂为摹本,形成五座穹顶的造型。圣母大堂占地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南北长约25米,东西长约15米)。建筑面积为1030平方米,最多可以容纳2500人。最为突出的是教堂穹顶,由一大四小葱头形的铜皮圆穹窿组成,外面涂孔雀蓝颜色,顶尖和顶上十字架涂贴金色。墙面为黄沙水泥,窗扇为蓝绿玻璃镶嵌。室内穹顶、鼓座、帆拱、中庭的四个拱券内侧、圣坛墙面、圣坛两侧门券上方等部位均有精美的湿壁画,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教堂特征。 图一、二、三:1947年圣母大堂与街道景象 图四:行号图上圣母大堂位置 图五:圣母大堂以诺夫哥罗德的圣索菲亚教堂(1045-1050)为摹本,改小了立面规模 图六:穹顶,帆拱、鼓座与穹顶结构清晰可见 图七:圣母大堂于1933年进行的奠基仪式 图八:建造中的圣母大堂,圆顶在地上组装 图九、十:即将建造完成的圣母大堂 图十一:圣母大堂全景 图十二:圣母大堂近景 图十三:圣母大堂远景 图十四:现圣母大堂

0 阅读:1

评论列表

露露露别闹啊

露露露别闹啊

2024-07-25 21:26

几乎天天路过,倒没发现居然可以容纳那么多人

古?

古?

2024-07-25 22:39

巜圣母大敎堂》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敎堂特征。。

时然

时然

2024-07-25 21:46

太帅啦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